“青海的镁资源非常丰富,镁目前是一个正在发展的小产业,但在未来很多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有望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潘复生发表主旨演讲时说。
长期从事高塑性镁合金、镁电池、镁固态储氢材料等方面研究的潘复生,发明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镁合金和新工艺技术,是镁合金产业发展之路上的领跑者。在主旨演讲中,潘复生以新视角、新思路、新理念,全面介绍分析了新材料行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双碳”目标是党中央基于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担当、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深思熟虑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潘复生指出,节能减排和能源转型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最重要的基本路径,镁行业有机会在这两方面探索颠覆性途径。
在节能减排方面,潘复生表示,长期以来传统工业作出了诸多努力,大多数已经走到极限,未来实现节能减排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轻量化,而如何实现轻量化,就跟镁产业密切相关。他以汽车轻量化为例作出了剖析。
和节能减排一样,能源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之一,而能源转型的主要方式是大规模应用可再生能源。由于风电、光电等可再生能源的不稳定性,无法大规模并网,导致装机容量大幅增长的同时,使用效率却降低,低谷期电力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因此,选择一种低成本、安全可靠的储能技术,是当务之急。潘复生提出,相比于锂,镁基储能材料具有资源储量丰富、成本低和安全性能高的优势,是极具潜力的新一代储能材料。“镁既是高效、安全的储氢材料,也是环保高密度的安全电池材料。”潘复生说。
锂电池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电池,但存在资源极度短缺、安全性差等问题。相比而言,镁电池成本低、安全性高、燃料密度与锂电池相当,业内认为镁电池有可能成为电池领域的颠覆者。在潘复生看来,镁合金作为一种绿色金属材料,其实非常有“钱”景。镁的成本只有锂的二十五分之一左右,有望替代目前大范围使用的锂电池。“镁领域技术一旦成熟,将带领镁产业由目前的百亿级市场直接升级为万亿级市场。”
潘复生认为,镁基材料在降低排放和能源转型两方面均可能是实现新突破的前沿新材料。镁产业发展遇到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围绕更好推动我省发展新材料产业,潘复生提出了高屋建瓴的建议。潘复生认为,青海盐湖具有丰富的镁资源和光电风电资源,发展镁产业潜力巨大。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有可能为青海创造一个未来巨大的支柱产业。希望这个产业与全国各地结合起来,也希望更多人关注镁产业,关注青海的镁产业,共同贯彻落实好总书记指示精神,把镁产业做大做强。
(记者 张弘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