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公约》中说:“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石,它们维护着关键的栖息地,提供了避难所,允许物种迁徙和流动,并确保整个区域的自然过程得到维护。”“保护区不仅确保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也确保了人类自身的福祉。保护区为近11亿人提供生计,世界上三分之一以上大城市的主要饮用水来源,也是确保全球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
全球共有244个国家和地区的285429个国家公园和保护区,它们在维持生态系统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2022年)指出,为实现2050年愿景,2030年之前的任务是采取紧急行动扭转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使自然走上恢复之路,造福人类和地球;为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确保公正和公平分享利用遗传资源所产生的惠益,就需要提供必要的执行手段。30×30目标是确保到2030年至少30%的陆地、内陆水域、沿海和海洋区域,特别是对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特别重要的区域,通过建立具有生态代表性、连接良好和管理公平的保护地系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管理。
国家公园和保护区有多重效益,可以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保护气候,也可以有利于人类选择优先地点,提高相关的效益,包括生物多样性以及对人的效益。现在我们面临着很多巨大挑战,当然面前也有巨大的机遇,在实现30×30目标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思考一下,我们在哪些方面可以保护好自然,保护好生物多样性,从而来获得更好的产出和效益。
(记者 师晓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