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8 2023年11月1日
综合新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城北区12个村村集体收入破百万元

本报讯(记者 小蕊)在陶北村打造特色陶小堡河湟文化旅游产业示范一条街;引导严小村、汪家寨村积极发展夜市经济……截至今年9月底,城北区16个村的村集体收入在20万元至50万元,5个村的村集体收入在50万元至100万元,更有12个村的村集体收入突破100万元。

为激发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活力”,城北区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一把手”工程,形成区、镇(街道)、村三级齐抓共管,职能部门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将项目支撑、资源整合作为推进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的主要措施。稳步推进西宁嘉磊农业综合生态园、马坊村“婚宴小镇”、红星农场、南美白对虾养殖等重点建设项目,持续巩固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深入各村开展调查摸底工作,根据各村资源禀赋,因地制宜,科学确定村级发展项目,截至目前,已谋划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40项,全面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

城北区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创新运行模式,立足农业区域、聚焦农业产业、深化探索模式,探索发展新路径,辖区农村产业发展以“城市服务型、综合发展型、农旅融合型”为主,拥有国家和省市级龙头企业8个,创建“小莓的故事”“农集福”等农产品品牌商标7个,打造蔬果类绿色食品品牌2个、有机产品品牌认证1个,农产品深加工绿色食品品牌16个。依托独具优势的特色美食、手工艺品及河湟文化演绎等载体,在陶北村打造集兰花花非物质遗产文化展示馆、“三乡·邻聚里”中心、乡村百姓大舞台、尚喜宴会厅等多元化、多产业融合的特色陶小堡河湟文化旅游产业示范一条街。引导严小村、汪家寨村依托自身区位优势,抢抓“夜间经济”新风口,设地摆摊,大力发展“烟火气”十足的夜市经济、地摊经济,逐步提升村集体经济收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