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隆务河,通过蜿蜒的隆务峡谷,走进素有“中国唐卡艺术之乡”美誉的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在这“金色谷地”里“家家画唐卡,户户有画师”,涌现出了一批批优秀的“笔尖艺术”的发扬和传承者,这些年轻的画师们用自己的笔描绘着梦想,用一幅幅精美的唐卡作品向世人展示着非遗文化的魅力。
让古老的唐卡技艺焕发新生
“指间传技艺,妙笔绘初心。”年轻画师桑杰加,也是这独特“笔尖艺术”的发扬和传承者。年幼时他便拜师著名热贡艺人更登达吉系统学习唐卡绘画,16岁时便熟练掌握了传统唐卡绘画的各项技能。如今37岁的他已经从事唐卡绘画20多年。从业20多年来,他用专注、专业、细致的“工匠精神”,不仅让游走在毫厘之间的笔尖艺术散发出了独特的魅力,更是带动了唐卡艺术走出家乡、走出国门,成为新一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播者。2013年至2016年间,他先后到北京、深圳、上海、广州等地进行艺术创作和文化交流,获得业内许多名家的认可,作品多次获省内外大奖。
“绘制一幅传统的手工唐卡非常不容易,但是,在绘画的过程中,我们也渐渐明白了许多道理,我觉得一个词很好,那就是饮水思源,我自己好不算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桑杰加说。
2017年,桑杰加回到家乡,用多年积攒下来的1200万元资金创办了唐卡文化扶贫产业园基地,他不仅免费招收学徒,还给学徒们免费提供食宿。桑杰加秉持“掌握一技能,实现全家脱贫”的理念,积极吸纳附近农牧区剩余劳动力,以培训带动生产力,不断进行创新,让非遗文化在这里真正活了起来。
让更多的人了解唐卡艺术
来自唐卡绘画世家的夏吾尖措,是同仁市隆务镇吾屯村为数不多的“高学历”唐卡画师,2011年毕业于青海民族大学艺术学院民族工艺美术设计专业,2011年至2013年在青海民族大学藏学院辅修藏语言文学专业,获得双学士学位。
很多人说,出生于唐卡艺术世家,夏吾尖措比其他人有更多的资源和优势,而他更愿意撇开祖辈的光环用实力说话,同时也比其他画师更勤奋刻苦,他把自己精力大多都用在了唐卡艺术的钻研上面。
2021年12月,夏吾尖措的艺术苑被共青团青海省委评定为“全省青年就业见习基地”。该艺术苑现以“公司+扶贫基地+技能培训+文旅产业+大学生创业+文创产品开发+非遗传承传习”为经营模式,设有唐卡创作区、唐卡展示厅、手工艺品制作工坊、技能培训室、图书资料室、热贡艺术体验中心、民俗文化体验及研学旅游接待等。
“我希望自己在这片热土上,能起到引领带头作用,带领更多人走向幸福生活,能更好地为家乡服务,传承、保护、发展、弘扬热贡文化。”夏吾尖措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
发扬工匠精神,传承民族瑰宝
“热贡艺术”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许多画师的作品获得国家、省级奖项,并收藏于各大博物馆……作为“热贡艺术”发祥地的同仁,也被更多的人熟知。
据了解,当地有名的热贡文化主要表现形态有热贡艺术(唐卡、壁画、堆绣、泥塑、金雕等)、热贡六月会、黄南藏戏以及其他建筑彩绘、民间歌舞、民族服饰、宗教文化等。其中,热贡艺术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项目。
近年来,同仁市立足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级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聚焦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充分利用热贡艺术文化集聚、“非遗”资源底蕴深厚优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构建以隆务河流域为中心的热贡文化产业园区,先后培育2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4家省级民族手工艺品加工生产扶贫基地、88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点和89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形成了产业、城镇、旅游、生态“四位一体”的新型文化旅游与产业融合发展新局面。截至2022年,同仁市文化旅游经营主体达388家,直接从业人员2.4万余人。(记者 王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