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祁宣)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峨堡镇始终坚持“以民为本”,始终聚焦解决牧民群众急难愁盼的烦心事,做暖民心之事、行解民忧之举,做足“惠”民、“安”民、“乐”民三篇文章,切实满足牧民群众的获得感、成就感、幸福感。
强化保障,政策落地“惠”民。推进各项惠民政策举措保障落地,加大弱势群体的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力度,救助60户136人金额达32万余元;完成牧区妇女“两癌”筛查61人次。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对全镇3717户牧户开展入户核查,累计纳入低保边缘户37户71人,新增低保边缘户27户53人;纳入支出型贫困家庭5户13人,新增3户10人,切实防止返贫致贫。义务教育巩固率已达到98.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6.5%,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7%,各项指标均已完成。落实两项补贴69人,新增残疾人4人。其他各项民生社会事业均衡健康发展,促使各项惠民政策真正普惠于民、服务于民。
夯实基层,社会稳定“安”民。围绕平安建设“十个一”要求和千分制考核要求,优化升级“两心、三网、四库”牧区智库项目,常态化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活动,持续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国家安全、防范养老诈骗等各类学习宣传。打造集收集风险隐患、调处矛盾纠纷、化解信访、优化网格服务于一体的社会治理综治服务工作模式,持续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调解,全力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已开展法治宣传活动12场次,规范建设“一厅六室”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和村服务中心5个,接待群众超过1000人次,雪亮工程新增监控摄像头18处,村级视频会议大屏2个;排查矛盾纠纷21起,办理群众信访5起,调处率和办结率均达100%;设立5大网格、16个中网格、84个小网格,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穿透式治理体系。
活跃文化,提升素质“乐”民。以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为契机,依托区位优势、资源禀赋、文化底蕴,着眼生态保护、生态旅游互促共赢,举办建党“奋进扬帆新征程·携手筑梦向未来”传统牧民运动会暨丝路古镇草原风情生态文化旅游节、“礼赞七十载·奋进新征程”峨堡镇“民族团结杯”篮球友谊联赛等文体活动,扶持壮大“祁华锦绣”“浮云牧歌”等集生态和民俗体验于一体的牧家乐32家,大力推广丝路藏绣、金露梅藏茶、野生沙棘饮品、峨堡黄蘑菇、有机畜产品等特色产品,深入发展牧旅融合生态旅游业。已组织开展各种群众文体活动共39次,培训班6次,参与人员100余人;发放宣传册及宣传品800余份;送图书下乡6次;4村均建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文体活动广场,乡镇体育“三个一”齐全,各类文化活动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