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师晓琼)近日,两只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鸟界国宝”之称的东方白鹳被拍到在果洛州班玛县玛可河水域中觅食休息。
据介绍,果洛州班玛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在下乡进行拍摄时,在班玛县格日则沟口影像记录到两只大型鸟类,省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和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进行确认,通过查阅《中国鸟类观察手册》《中国鸟类图鉴》《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四版)》《青海脊椎动物种类与分布》等资料,根据其外形特征并经有关专家核实,确认该鸟为大型涉禽东方白鹳,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为青海省鸟类分布新记录。
东方白鹳,体羽白色或污白色,颈下有白色蓑状羽毛,飞羽黑色,喙坚硬深褐色,眼睛周围、眼线和喉部的裸露皮肤皆为朱红色,脚红色。国内繁殖于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区,越冬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此次在我省果洛地区记录的该物种分布海拔超过3200米,为该物种最高海拔分布记录。通过咨询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了解到,2023年6月,黑龙江省林甸县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专家为该区域繁殖的多只东方白鹳佩戴了卫星定位跟踪器,根据秋季迁徙路线显示,其中一只东方白鹳于2023年12月4日进入我省果洛州境内,途经久治、班玛县。据此推测,此次记录到的两只东方白鹳可能是繁殖于黑龙江省的种群,迁徙途经我省进行食物补给和探索新的栖息地。
近年来,我省持续加强野生动物调查监测工作,不断记录到钳嘴鹳等省内鸟类新记录。“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全省重要区域鹳类、鹤类等迁徙鸟类调查监测力度,持续开展珍稀濒危迁徙鸟类卫星跟踪研究,全面了解其迁徙路线、活动规律等情况,同时,加强与全省各地融媒体中心的合作,为我省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提供重要基础支撑。”省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张毓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