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蕃古道,起自长安(即陕西西安),途经甘肃、青海,至逻些(即西藏拉萨),全长三千余公里。这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条非常著名的交通大道,也是唐代以来中原内地去往青海、西藏的必经之路。
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多写唐蕃古道上文成公主千里和亲、商贸互通有无、汉藏民族交流的历史。整条古道横贯中国西部,跨越举世闻名的世界屋脊,联通我国西南的友好邻邦,故亦有丝绸南路之称。
国道345线是国家公路网规划中新增的一条东西方向主干国道,起点为江苏省启东市,终点为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其在杂多境内进藏线路的走向与唐蕃古道基本一致,自古以来就是内地与西藏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2024年伊始,青藏中线345国道(杂多)连接317国道(巴青)进藏公路正式竣工启用。通车后,与青藏公路比较,从西宁到拉萨缩短了120多公里,这条承载千年文明的唐蕃古道再次焕发生机。
人声鼎沸、车流不息,临近年底,青藏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愈发热闹。伴随着热闹的烟火气息,马祥忠加快了装车的节奏,这一车新鲜的蔬菜水果要加紧运送至拉萨东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以供当地的市场需求。返程之际,马祥忠又将一批建筑用材从拉萨运往杂多,“以前从西藏巴青到青海杂多需要五六个小时,现在路好了,只需要三四个小时。”常年往返于西宁拉萨之间,如今青藏中线345国道(杂多)连接317国道(巴青)进藏公路从土路变柏油路,让马祥忠高兴不已,“路变好了,以后我们进出藏更方便了。也希望加大对沿线地区基础设施的投入,更好满足沿线司机、车辆的服务保障。”
一条公路,联通沿线各地,一条公路,赋能沿线发展。
玉树州称多县歇武镇直门达村坐落于通天河畔,这里因拥有历史上著名的通天河渡口而闻名。直本家世代居住在直门达村,20世纪,直本家借助牛皮筏子,载着两岸群众来往,满足大家的出行需求。直至1963年,通天河大桥建成,牛皮筏渡河的历史悄然结束。
“杂多至巴青的公路修好了,连通了345国道和317国道,大家来我们这儿旅游更方便了。”借着文旅发展的契机,借着青藏中线的“升级”,直本·陈林巴丁早已开始长远谋划,“下一步,我们的游客服务体验中心即将启用,希望能让游客‘沉浸式体验’通天河畔古老村落的特色文化。”
近年来,称多县不断盘活藏族传统古村落资源,探索古村落商业化应用路径,让当地农牧民端好端稳“生态文旅饭”。
自称多县一路向南,玉树州杂多县是唐蕃古道重要的交通中枢,随着青藏中线345 国道(杂多)连接 317 国道(巴青)进藏公路的启用,杂多县也迈上了加快发展的新征程。
“古有文成进藏 今有木兰驾到”自驾活动启动,来自五湖四海的自驾游爱好者、网络达人及媒体人循着当年文成公主进藏的足迹,从玉树出发,自驾青藏中线,途经杂多县、巴青县、比如县、那曲市,最终抵达拉萨市,“沉浸式”体验这条路程最短、景色最美、体验感最强的进藏自驾旅游线路。
“我们正式推介青藏中线(唐蕃古道)进藏自驾旅游线路,期望以此为纽带,推动‘唐蕃古道’活化利用,赋予其时代意义,依托‘雪域明珠·幸福拉萨’文旅品牌效应,串联‘大美青海·江源玉树’两地旅游景点资源,打造独具魅力的文化旅游廊道,为沿线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力赋能。”玉树州相关负责人表示。
以路为媒,串点成线,连线扩面,赋能发展……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首选区,玉树稳步前行。
(通讯员 玉树州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