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刘芳
由于生活习惯和地域环境不同,造就南北两地饮食、言行和思维有很大差异性。总的来说,北方人粗犷,南方人精致。南方人的精致首先表现在被商家贤惠地照顾:帮刮鱼鳞切片,帮去土豆皮削丝……南方人买菜可以是两个鸡蛋、一个西红柿、一根小葱。而独居时的我起步也必须两个西红柿、八个鸡蛋、一把小葱,结账时还得解释“人少,怕浪费”。
南北之争也多带有调侃性,比如豆腐脑和粽子的咸甜之争,但最近有个“北方人牛奶不带吸管”的南北热议让北方人心都凉了。起因是南方人一窝蜂到哈尔滨旅游,受到“宠妻狂魔式”接待,各种两地人民互动小视频满天飞,其中有条是南方人吐槽在东北买了袋装牛奶没给吸管。跟帖的北方人全惊诧了,这玩意儿不是咬个角直接对嘴喝吗?而反驳的南方人晒出来的袋装牛奶不仅有吸管,包装袋上还有上中下三个插孔,有的还有防尘袋。
观看到这一幕的我终于解开了袋装牛奶不方便喝的“千古之谜”,为了小心翼翼喝下它,我准备了剪刀,要冲洗外袋,还生怕捏的力道不对滋一身,原来,是厂商南北不同对待了。我们能原谅厂商诡辩说为了环保、造价以及各种不着调的理由才这样做,但我们不能没有知情权和选择权。这么多年来,北方市场都没流入袋装带吸管带插孔的牛奶啊。
学者鲍曼指出,20世纪的社会驯化生产者,21世纪社会驯化消费者。驯化的手段一般是各种媒介宣传和广告,引导或者诱导消费者的认知,培养消费习惯。蒙在鼓里的北方人就属于被驯化的消费者。他们被厂商设定为不需要工具就可以进食的人类品种,久而久之,毫不知情的北方人以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甚至都从未想到路过南方时去探究一下,乃至于“北方人牛奶不带吸管”的事时至今日才被曝光。
数字时代之前,信息的不对称导致消费者付出更多成本。感谢互联网改变了信息不对称的局面,现在的新生代消费者也会主动学习成为专家,研究对比产品和品牌的优劣性,“形成独立的决策逻辑”。夸大效应或者隐藏信息的广告宣传都已经无法蒙蔽到他们了。
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厂商就必须精准快速获取情报采取行动。想必,牛奶厂商经此一役会有改善,至此之后,咱北方人喝袋装牛奶,也可以斯文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