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通篇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省市委全会部署要求,总结工作实事求是、客观全面,提出目标科学精准、凝聚人心,部署工作重点突出、有的放矢,反映时代特点,切合西宁实际,顺应人民意愿,突显作风之实,体现了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方向,勇毅前行的坚定政治立场;展现了把握高质量发展时代硬道理,与时俱进的高超谋略远见;彰显了扛牢首位责任贡献省会力量,砥砺奋进的强烈使命担当;诠释了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心为民的真切为民情怀;发扬了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吏,一抓到底的务实工作作风,是一个政治站位高、谋划思路清、发展举措实的好报告。
当前,是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大通作为全市的生态大县、经济强县和唯一的民族自治县,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和市两会工作部署要求上来,以走在前作表率为目标牵引,以“四个抓落实”为行动指引,以“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为实践要求,聚焦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产业“四地”中心城市,持续筑牢西宁北部生态屏障、建设全省经济强县,继续在走在前作表率上体现大通担当、展现大通作为。
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政治责任,在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中心城市上体现担当展现作为。坚持从政治上看、政治上抓,切实担负起保护、发展、服务、支撑的职能,在坚定不移做“中华水塔”守护人上高站位,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上高标准,在拓宽“两山”转换通道上高品质。统筹好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推进自然保护区与生物多样性协同保护,强化多“长”合一联动监管,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一体建设。不断探索深化常态长效长治和联建联防联治,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弱项。坚持以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和最严肃的党纪、最严厉的问责,对生态环境予以最严格的保护,真正让生态保护在大通成为绝不能触碰的“高压线”。
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工作,在打造产业“四地”中心城市上体现担当展现作为。坚持在新质生产力上下功夫,大力发展以特色农牧业为目标的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产业,以铝轮毂等强链补链延链为基础的铝产业、以农文旅融合为载体的生态旅游产业,全力推进高原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产销基地、国家级铝合金高新材料产业基地和现代乡村文旅休闲度假基地建设,走出大通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加大传统产业的强链补链延链力度,打造西北地区汽车铝合金车轮产业高地、西北最大的光伏电缆生产基地,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集群。狠抓农业招商、地理标志品牌培育和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建设,打造西北地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示范县先行样板。充分发挥民俗文化和生态优势,更好发挥消费基础作用和投资关键作用,加快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做好“旅游+”融合文章,推动全域旅游、高原康养等高质量发展。
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作为重要基础,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体现担当展现作为。充分发挥全市唯一民族自治县优势,在全市创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好样板中,形成一批具有大通特色的标志性成果、示范性亮点。持续深入推进“石榴籽”家园建设,创建一批国家省市级示范单位,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深入。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构筑共有精神家园。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巩固民族和睦、宗教和顺、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
始终把抱团发展作为制胜法宝,在抢抓机遇实干为要中体现担当展现作为。不断下足预的功夫、做好备的谋划、找到进的点、兜住稳的底,以自身区位优势保障和服务西宁海东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加强与相邻地区的多领域、全方位、深层次协同配合。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纵深推进大通县内各乡镇抱团取暖、协调发展,畅通内外、多元联动,推动共建共治共享。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持续做好辽宁北镇、南京雨花等友好城市的产业协作、对口帮扶工作,大力拓展与省内外其他城市的友好互通。
始终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在用心用情用力为民服务上体现担当展现作为。持续深化主题教育成果,聚焦解决群众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问题,着力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工程建设,持之以恒做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扎实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和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工作。持续深化平安建设“十个一”,深入推进“十大专项行动”,完善多中心合一体制机制,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大通。以“五个振兴”为目标,积极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做法,努力在乡村振兴上走在全省前列。锚定群众高品质生活新期待,加快谋划和实施口袋公园、老旧小区和道路提升改造、厕所革命、煤改气煤改电等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让发展更有温度、民生更有质感。
(记者 师晓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