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政治上有高度、思想上有深度、惠民上有温度、担当上有态度,通篇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重大要求,全面贯彻市委全会的安排部署,彰显市委“走在前、作表率”的目标追求,展现出省会城市的责任担当,契合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努力方向,贴合干部群众对全市发展越来越好的美好期盼,是一个求真务实、凝心聚力、催人奋进的好报告。
2023年,大通县在市委“走在前作表率”的强力激发下,成功承办祁连山自然保护地群创新联盟全体大会暨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周年论坛会,全省乡村旅游、水土保持等8场现场观摩会在大通举行,充分展现大通发展成果。在市委“每月一地”机制深刻启迪下,成功创建全省首个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建成年产300万只铝合金车轮等延补链项目,“青海湖之夜”“树蛙部落”等特色项目效果凸显,延伸优化大通产业链条。在市委“守底线、补短板、解难题”高效推动下,创新制定极端天气“叫醒”“叫应”联动工作机制属全国县级首例,高效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以“四议”工作机制高标准完成年度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安置工作,真情书写大通民生答卷。
对标报告各项安排部署,大通县将始终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预、备、进、稳”工作要求作为根本遵循,锚定“筑牢西宁北部生态屏障、建设全省经济强县”发展定位,全力培强现代产业、增强发展动能、促强生态基底、加强社会治理,以大干特干的拼劲、苦干实干的韧劲、能干会干的巧劲,迅速全面掀起凝心聚力抓发展、砥砺奋进谋新篇的新热潮,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走在前作表率中体现大通担当展现大通作为。
预防为先,理清思路精准干。落好经济发展“先手棋”,主动研究政策变化导向,摸清资金扶持方向,高频率“跑厅进局入处”对接,确保争取到位各类资金增长10%以上。落实好县级干部包保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机制,巩固好助企暖企春风行动。守牢防范风险“防火墙”,对标全省防范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干预工程项目建设招标投标“九条禁令”,落实《大通县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管理办法》,织牢织密防范化解风险防护网。把握安全生产“主动权”,注重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做好重点领域动态监管,强化安全日常巡检,以工作的确定性应对风险的不确定性。
备字托底,未雨绸缪促实干。储备好项目,以项目谋划生成“三百千万四率”行动为抓手,加速推进3×66万千瓦火电机组、600kA电解槽产能置换升级项目,谋划储备千亿元以上项目库。释放好消费,完成南麓里商业建设项目,开工建设706厂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健全农村电商三级服务体系,释放城乡消费潜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县域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和小微企业支持力度,打通经济发展内循环。优化好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有诉必应马上办”创新机制,全面落实减税降费、融资信贷等政策,着力解决好市场主体难题,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打造好面貌,充分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启示,开展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巩固提升行动,实施城镇燃气、供水排水管道更新改造项目,完成新庄镇等3个美丽城镇、30个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城乡品质内涵。
进而有为,踔厉奋发加油干。做强一产,有效扩大DT3090县域公用品牌农业板块影响力,稳步做好设施蔬菜产业提升、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工程,全力建设以冷凉蔬菜和大通牦牛为主的种养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做优二产,积极申报北川工业园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开工建设9万吨食品包装用铝箔,高标准推进1200万件铝合金车轮制造等项目,建设在全国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铝合金车轮生产基地。做活三产,主动融入省市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布局,加快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复合廊道、特色小镇等项目,实施好田家沟森林康养生态旅游基地建设项目,打造高原黄金海拔生态康养体验区。做大招商,积极融入西宁—海东一体化建设,启动招商引资攻坚年行动,实施有色金属、商贸物流等重点产业集群招商计划,完成招商引资14亿元以上。
稳中向好,脚踏实地埋头干。兜牢生态基底。落实污水垃圾运维管理措施和北川河周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完成清洁取暖“煤改电”项目1万户以上,聚力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县。兜准民族生命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化“石榴籽家园”品牌建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提升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好样板过程中稳固社会和谐。兜实民生底线,扎实推进年度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全面完成灾后重建项目任务。深化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六年行动计划,壮大升级“生态旅游”等具有大通特色的劳务品牌,创建全国中医药示范县。兜住安全高压线,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和“1964+N”百日攻坚集中行动,做好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灭火等工作,完成县应急救援中心建设项目,全力建设全省首个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示范县。
(记者 师晓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