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10 2024年2月3日
聚焦全市两会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推进五个中心城市建设上走在前作表率
市人大代表、城西区委书记 张俊录

政府工作报告通篇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成绩有温度、研判形势有深度、谋篇布局有高度,契合西宁实际、顺应时代要求、回应人民期盼,体现了走在前作表率的省会担当,是一个凝聚人心、激发干劲、务实进取的好报告。

城西区将把学习贯彻市两会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以“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的精神状态和强烈的先锋意识,主动融入五个中心城市建设,努力在打造国际生态文明高地上形成示范,在产业“四地”建设中积极作为,奋力在书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西宁实践中走在前作表率。一是着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创造高标准。牢牢把握生态文明高地中心城市定位,巩固拓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成果,全面推进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治和省市委专项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聚焦噪声、油烟污染等突出问题,有效解决群众身边环境问题。持续深化“花园城区”“无废城市”“宁静城区”建设,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广泛开展绿色细胞创建行动,扩大生活垃圾示范片区和“宁静小区”覆盖面,打造高原最洁净城区。持续优化河湖长制+林草长制,高标准实施好火烧沟、水槽沟等流域治理,配合推进西宁国家植物园建设,积极引进文旅、休闲及养老等生态友好产业,努力在“两山”转化上闯出新路子。二是着力在服务“四地”建设上展现新作为。坚决贯彻落实“稳中有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总要求,积极融入“一个创新基地、三个中心城市”建设大局,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大力培育数字经济、平台经济、总部经济等产业,依托现有大数据存储、智能算力中心和信息技术人才的优势,进一步培育完善人工智能产业链,加快数字经济产业链和新能源企业总部圈建设。借助盐湖研究所、国网青海公司在辖区的优势,全力服务盐湖产业创新基地建设,积极融入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探索引进更多大型新能源、绿电、碳汇等企业落户。积极发挥窗口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搭建有机农畜产品销售平台,推进农产品品检中心建设,助力青货出青。深入推进“文商旅”融合发展,建成运营旅游服务中心,大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着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中心城市服务标杆城区。三是着力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树立新标杆。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聚焦群众对教育、文化、医疗、养老等领域更高需求,精准办好“小而实”民生实事。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探索建立“家门口”就业服务机制,打造有温度的劳务品牌。持续深化“名师名校”锻造工程,抓好学校改扩建项目,加强学前教育普惠保障,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上走在前作引领。大力支持村晚、社火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为群众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公益文化产品供给。健全完善区域内中医、康复、体检三大联盟,大力开展社区公益体检项目,着力优化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持续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医疗+养老”深度融合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不断满足“一老一小”需求。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老旧电梯维修更换、道路雨污分流及城市主干管网改造等城市更新项目,让群众获得更多可感可及的民生福祉。四是着力在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十大专项行动”,积极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创建,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融合发展,持续开展“反电诈集中攻坚”等专项行动,提升矛盾纠纷源头治理能力,构建立体式多元化矛盾化解新模式。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应用技术,拓展社会治理数字场景应用,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建立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积极发挥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和城市运行管理指挥中心实战应用,不断提升网格化管理效能,将“有诉必应马上办”等创新机制与各领域城市治理有效贯通起来,在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西区化上多出经验、出好经验。五是着力在筑牢安全本底上再上新台阶。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工作理念,持续优化大安全大应急框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八大行动”,大力推进重点商圈小型消防站建设,不断提升火灾应急处置效率。持续巩固提升高坠双重预防体系改革成果,充分利用信息化、智慧化手段提高监管水平,深入推进张家湾地质灾害治理,健全森林防火防汛等监测预报预警体系,落实“叫应”“叫醒”机制,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扎实做好金融、政府债务、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记者 张国静)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