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10 2024年2月3日
聚焦全市两会
放大 缩小 默认
奋力在“强省会”中显担当展作为
市人大代表、城西区委副书记、区长 袁文

政府工作报告总结成绩客观实在,分析形势坚定信心,谋划发展突出重点,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省委省政府部署的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是一个有高度、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的好报告。

2023年,城西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走在前作表率为牵引,扛牢责任、真抓实干,答出了一张高质量发展的“城西卷”。生态品质持续提升,主动融入“高地”建设,高效办理中央环保督察信访举报案件,全省首座垃圾分拣中心投运并被评为“住建部2023年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成功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发展动能加速聚集,龙工场等跨境电商实现产值5.97亿元,外贸额达1.03亿元。青藏高原首座智能算力中心建成运行,首届城市半程马拉松近万人参赛,开创了青海城市马拉松先河。“甘霖工程”2.0成功入选省市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典型案例,商事制度改革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税费收入成为全省首个超过百亿元的区县。惠民成色更有质感,23项民生实事全部兑现,创新打造“零工驿站”,新增公办幼儿园一所,小学学位增加1650个。在全市率先推行家庭医生“网格化”服务。上线运行全省首个政务和公共服务手语翻译平台、率先建成阳光辅具小屋、破解残疾人就业难题等工作,被中残联、省残工委通报表扬并在全省推广。兜住兜牢安全底线,区镇两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652件,“府院联动”、信访法治化试点走深走实,获评“全省第一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构建高坠双重预防体系,由被动防事故向主动防隐患转变。

作为省会城市中心城区之一,城西区定将拿出百倍千倍的勇气和毅力,抢抓时机、实干为要,以西区的“稳”和“进”更好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奋力在“强省会”中展现新担当、作出新贡献。

在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上拉高标杆。高质量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销号,着力解决好群众身边的环境突出问题。持续深化“无废城市”“宁静城区”“花园城区”建设,扩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绿色细胞、宁静小区覆盖面,做好西宁国家植物园建设服务保障,高标准推进国土空间绿化工程。持续推进火烧沟生态绿谷建设和水槽沟水生态治理,在生态环境治理上形成更多西区经验样板。

在建设产业“四地”上积蓄优势。聚焦创新、服务、平台、交易、交流等综合服务区位功能,加快新能源企业总部圈建设。深入推动文商旅体融合发展,做热“旅游+”业态,不断延伸First青年电影节等消费链条。建成运营文旅服务中心,精心策划特色主题“城市微游”线路,全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心城市服务标杆城区。推进农产品品控中心建设,开设“青货优选”全球跨境电商网店,助力高原高品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走向全国乃至国际舞台。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奋力争先。紧抓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机遇,组建算力联盟,提升智能算力中心供给能力,加快数字经济产业链建设。聚焦增强全省消费中心的首位度目标,以申建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建设青海甘霖金融创新服务中心,开发数字金融、消费金融等产品和业务,不断拓宽实体经济金融服务。大力发展夜间经济、赛事经济、直播电商等新业态,优化养老托育消费,推动银发经济、托育经济发展。

在办实事惠民生上涵养情怀。以群众需求和评价为导向,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开展“12+N”公共就业服务活动,抓实“一企一策”就业服务。做实“零工驿站”,培育特色劳务品牌。发挥“劳动维权服务站”作用,破解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保难题。开展“名师名校”锻造工程,多渠道新增1155个学位,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配置。探索“养老+康养”“养生+养心”等模式,实施“幸福养老管家”项目。不断丰富中医、体检、康复三大联盟内涵建设。启动中华巷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做好“一店一早”“一菜一修”建设,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在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加力提效。优化城市运行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城市运行管理指挥中心和三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信息共享。依托智能算力中心,全力打造智慧社区、智慧商圈、放心后厨等11个特色数字标杆场景应用,以数字赋能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精致精细。探索“网格+热线”机制,持续提升“有诉必应马上办”质效。通过增加力量、拆分社区、智慧社区,重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方式,持续深化社区服务提质增效行动。提升社区“石榴籽家园”便民服务功能,着力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以共建共治共享激活社会治理新动能。

(记者 张国静)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