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10 2024年3月19日
海北新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资打假护春耕粮食安全有保障

本报讯(记者 张国静)惊蛰一过春将半,春耕备耕正当时。随着天气转暖,农事耕作即将开始,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行为,净化农资市场秩序,海北州打出培训、宣传、执法、监管等“四位一体”的农资监管“组合拳”,切实把好农资生产关、采购关、销售关、使用关,严厉整治不合格农资产品,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行为,净化农资市场,维护农民权益,保障春耕顺利进行。

为服务备耕生产,全州多部门专业人员联合下乡,深入各县开展春耕备播农资打假及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宣传推介活动。活动中,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科技人员针对三联村气候条件和种植模式向广大种植户介绍适宜在该区域内种植的粮油品种,针对种植户提出的问题现场进行讲解和答疑。

增强安全意识,海北州农牧综合执法监督部门在“3·15”消费者权益日,联合市监、公安等多部门开展农资打假普法宣传活动。执法人员在村头巷尾通过悬挂标语横幅、发放《致农民朋友一封公开信》等方式,向群众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提示广大农民朋友选购农资产品时的注意事项,提高群众甄别能力。同时,叮嘱农户要通过正规途径购买农资产品,引导他们科学合理使用农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维权能力。

农牧部门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在全州迅速启动农资领域专项治理行动。从3月初开始,在全州范围内的农资产品销售点进行“拉网式”检查。实地走访农资经营商户,重点检查农资经营主体资质是否合法、农资产品储存是否安全、销售台账是否完备、合规,对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的外包装标签、生产日期及有效期、厂名厂址等信息进行了核实。并提示经营者要合规合法经营,做好种子备案审查工作,保证农药化肥种子进货渠道正规、产品质量合格,严防劣质、假冒产品流入。

针对农资农产品识假辨假难度大、外包装很难辨假特点,海北州相关部门在加大执法监管的同时,在全省首次开展放心农资经营门店选树活动,制定《海北州农资农产品经营放心门店认定和管理办法》,全州选树农资经营放心门店示范单位17家,充分发挥以点带面、规范引导作用,使全州农资经营门店实现规范经营、杜绝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切实保护好农牧民合法权益。通过放心门店的示范引领,检测的30批次农产品均合格,农资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零”投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