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10 2024年5月8日
海西新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展养殖产业走上“羊”光大道

走进位于乌兰县柯柯镇西村的标准化养殖场,一排排整齐干净的羊舍映入眼帘。1000多只羊在此“安家落户”,“咩咩”声格外悦耳动听。圈舍内羊群膘肥体壮,工人正将粉碎处理好的草料喂给羊群……如今,这成群的羊成了强村富农的“新引擎”。

西村是一个多民族的农业村,村集体一直缺少能够带来长久收益的支柱性产业。为了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近年来,西村积极盘活集体有效资源,以产业发展为纽带,积极推行“党建+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养殖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跑出了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养殖产业的发展既需要专业的设备,也需要更加专业化的人才支撑。西村党支部从村情实际出发,不断学习中央、省、州相关政策,并从中找出有关养殖业发展的关键做法,加以学习和改进,变成更加符合西村发展实际的有效做法。西村村“两委”积极与行业部门对接,以引进专业化的养殖机械和人才培养为重点,从村干部到养殖户,从技术人员到实用人才,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为西村的养殖业发展注入了活力与朝气,也从思想深处彻底改变了农户传统的养殖观念。

在计划建设养殖场初期,西村村“两委”就将村民集中到一起进行讨论,把分散农户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联合生产、规模经营,经过充分的讨论和商榷,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实施主体,以规模化养殖为抓手、以产业基地为支撑,通过采取“村集体+农户”的经营模式和“联户联营、集体养殖”的运营方式,建立了科学的管理机制和体系,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养殖,为实现“一镇三园多点·强镇兴村富民”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在西村“村党支部+合作社+养殖场”的模式下,村民积极参与村级产业的发展,不断强化利益联结机制,提升村级“造血”功能。西村养殖场发展过程中,将村集体经济的增收放到第一位,不断带动村民参与其中,共走产业致富道路。

“村集体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而且羊已经卖出去了600多只,收入41万元,这样可喜的结果是我没有预料到的,我们将学习更多的养殖技巧,保证羊的高质量产出。”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永清说。

(特约记者 才格增 通讯员 王婧)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