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州宣)为保障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引领区建设,抓好执法护农工作,近年来,海北州农牧执法部门紧紧围绕“生态海北、绿色农牧”发展目标,聚焦主责主业,立足职能职责,开展多领域综合执法行动,全力赋能,做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引领区建设的护航者。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农业生产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为全力保障粮食“芯片”安全,州农牧执法部门以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为重点、日常种业市场监管和打击假冒伪劣种源为抓手,以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为契机,联合多部门成立督导组,对全州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经营单位开展常态化检查,检查重点监管对象达100%。在全省首次选树17家放心农资门店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使更多农资经销店由被动监管变为主动规范提升,以此规范农资经营门店经营秩序,建立放心农资供应主渠道。加强“北字号”特色品牌保护,积极开展“绿剑护农”专项整治行动,健全完善各部门之间的违法线索通报、案件移送、联合执法等工作机制,切实加大协作配合力度,为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坚强保障。
切实维护本土农畜产品品牌效益和品质安全。突出畜禽养殖、屠宰、运输等三个关键环节,重点打击私屠滥宰、违法调运畜禽、生产经营假劣兽药等违法行为,全面检查畜产品生产企业、经营门店、养殖场和屠宰企业等监管对象,检查覆盖100%。让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质量保障品牌叫得响,让海北绿色有机的金字招牌更亮、更可持续。根据全州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引领区建设的总体布局,分别在海北州东西大门设立检查点,排班轮岗检查过往车辆,坚决杜绝省外“三无”饲料扰乱州内饲料市场及品质。检查饲料生产企业、饲料经营门店,抽检饲料,查处假饲料案1起,处罚金2000元,没收全部违法所得,销毁畜牧盐1000公斤,过期饲料11500公斤,下架假兽药及过期饲料10箱、1400公斤。
多举措加大湟鱼资源的保护力度。聚焦“防、联、守、清、宣”五大举措,严厉打击非法捕捞、拉运贩卖、储藏加工销售和违规垂钓野生鱼类等违法行为,救助青海湖裸鲤6700余尾。落实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对青海湖、黄河流域、湟水流域等水产资源保护区加大执法力度,开展不间断动态巡查。沿线餐饮签订不加工、销售湟鱼责任书全覆盖,查获涉鱼案件5起,缴获裸鲤2922公斤。持续开展人工增殖放流,青海湖裸鲤蕴藏量从2002年的2592吨增加到如今的12.03万吨,青海湖裸鲤从“濒危”物种降为“易危”物种,共生生态链趋于平衡。
同时,结合线上线下全方位、多角度讲好执法护农故事。依托“河湖一场”开展普法宣传,重点区域普法宣传覆盖率达100%。以“海北农牧执法”公众号为宣传窗口,采取视频、文字、音频等丰富多样的宣传形式,深挖采编封湖育鱼、产品质量安全、农资打假等工作亮点,为海北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引领区提供良好的法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