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10 2024年6月11日
海北新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特色种植业绘就乡村振兴“钱”景图

本报讯(特约记者 杜照林 通讯员 王福梅)观念一变,黄土生金。地处门源回族自治县东部,仙米国家森林公园境内的仙米乡抢抓机遇,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积极转变思路,发展种植产业,引导广大农户发展特色种植,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近两年,仙米乡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结合仙米优越的气候条件,利用自身发展积累的蔬菜种植经验,进行土地流转,现在已经修建了蔬菜种植基础设施,今后再实行大棚集约化种植制度,等到丰收时节,大家不仅能够吃到自己的特产,还能多一笔收入。”仙米乡党委书记裴建安说。

为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填补门源县东部仙米、珠固地区蔬菜栽培空白,仙米乡积极发展喜冷凉蔬菜作物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升在蔬菜市场的竞争能力,拓宽村集体收入渠道,带动群众发展种植产业,解决就近季节性务工,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特色产业,最终形成仙米乡大庄村、桥滩村、龙浪村、达龙村、梅花村每村有一项种植产业,每年向种植户提供优质蔬菜苗200万株,同时有效转移和促进当地剩余劳动力就业,提供10个就业岗位,间接带动120个劳动力就业问题,人均年增收1.2万元,实现集体和群众双增收。

据了解,仙米乡特色种植项目主要培育蔬菜种苗、生产商品薯及马铃薯良种繁育等,通过使用多项栽培技术,培育优质种苗,有效解决本地温室种植结构单一、生产效率不高等问题,采取订单制保障销售渠道。预计年产培育果蔬苗200万株,年产值达到174.2万元。商品薯种植周期和马铃薯制种周期按每年1茬计(秋收),预计年产商品薯680吨(2.5吨/亩),预计达产81.6万元,刨除成本实现净收益29.55万元。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