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10 2024年6月11日
海北新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海湖沙岛保护站救助受伤普氏原羚

本报讯(实习记者 李静)日前,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海晏管理分局沙岛保护站工作人员开展日常巡护监测工作时,救助了一只受伤普氏原羚。据悉,今年5月以来,沙岛保护站共救助普氏原羚3只,确保了野生动物的安全健康繁衍生息。

普氏原羚,又称中华对角羚,民间俗称黄羊,是我国特有珍稀有蹄类动物,分布于环青海湖草原和荒漠生态系统中,是环青海湖地区的旗舰物种。1989年我国将普氏原羚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996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将普氏原羚列为“世界极度濒危物种”,同时成为“全球羚羊保护行动计划”中名列首位的濒危羚羊类物种。由于气候、人为等因素影响,普氏原羚数量在21世纪一度下降至300只以下,数量甚至少于野生大熊猫,被形象称之为“草原上奔跑的大熊猫”。

近日,沙岛保护站工作人员接到牧民群众电话求助:“在沙岛保护区草场发现了一只受伤普氏原羚。”随后,工作人员赶到现场,在离牧民草场两公里处发现了受伤普氏原羚。经过初步诊断,受伤普氏原羚为两岁幼羚,且受伤较重。工作人员随即与青海省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取得联系,为使受伤普氏原羚得到及时救助,工作人员连夜将其送至青海省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待达到放归条件后放归大自然。

今年以来,沙岛保护站以沙岛保护区为中心,通过实地排查和无人机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繁殖地等重点区域开展全面巡护检查。依托党建引领局地三级四层沟通联系机制,充分发挥相关单位、环湖乡村、管护员、牧民志愿者等全社会参与的信息互通和应急反应,及时对体弱、伤病野生动物进行救助和治疗,形成了合力保护救助野生动物的良好局面,进一步提升了基层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