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远眺,崭新的木栈道如灵动的巨龙从山脚一直蜿蜒缠绕至半山腰,古朴典雅的橙色小木屋错落有致地点缀在柏树丛中,村子里一派和谐安详、生机盎然,宛如一幅依山傍水蓬勃发展的生动画卷……
大通县斜沟乡上窑洞庄村,这个地处脑山地区的小山村,近年来,村党支部主动融入和服务斜沟乡打造全省东西部协作乡村振兴示范乡、全省乡村旅游示范乡目标定位,依托柏木沟生态文化资源,规划建设产业园、树蛙部落、集贸市场等高品质一体化旅游服务平台,健全惠民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集体产业为核心+农家产品为辅助+旅游服务为支撑”的辐射型网状产业链条。同时,充分发挥“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优势,联动开展“跨村联建”工作,主动服务“党建联盟”品牌建设,将党建工作触角延伸到乡村旅游发展当中,聚力组织建设与经济建设同频共振,激活高质量发展“引擎”。
聚焦党建驱动 激活文化经济
斜沟乡上窑洞庄村党支部联动驻村工作力量,聚焦群众需求、发展需要,以党建为驱动,以文化为切口,着力打造党建品牌,激活经济腾飞。
聚焦“浪山文化”,抱团发展。充分挖掘本村文旅资源优势,以“跨村联建”工作为基础先行先试,探索党建发展新路径,持续加强成果转化运用,积极主动融入斜沟乡与极乐乡打造的全市首个“发展互惠、幸福邻里”党建联盟,依托“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人文相亲、资源相通”的抱团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开展支部联建红影教育、乡村旅游产业互融、绿色产品交流推介等工作,累计吸纳10名极乐乡脱贫人口就业增收,极乐乡酸奶、牛羊肉、土鸡蛋等农副产品进驻上窑洞庄村集贸市场,推动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由“串点成线”迈入“强片拓面”新阶段。
聚焦“红色文化”,打造品牌。主动担当起“党建联盟”的桥梁纽带,积极创建“红韵金娥 诗画上窑”党建品牌,在教育载体和教育手段上探索创新,深入挖掘《大牙豁抢救子弟兵》本土红色故事,依托斜沟乡红色廉政教育共享阵地、极乐乡下和衷村青海省第一家农村数字电影院“红色影院课堂”等文化载体,通过观看党史电影,分享党员故事、产业发展思路、环境整治经验,持续加强班子建设、支部建设和队伍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聚焦产业驱动 深化沟道经济
斜沟乡上窑洞庄村依托东西部协作平台优势,深入挖掘农文旅资源优势,村党支部书记多次深入雨花台区多个社区党群、村党支部交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等工作经验,达成多个合作意向,累计争取资金项目4245万元,建设完成高品质产业项目“树蛙部落”,便民化增收平台“产业园”“集贸市场”等项目,以宁小公路为主线旅游带,联动下窑洞庄村共建乡村旅游产业及民宿基地,服务全乡“一带、两点、三片区”的“区块化”全域旅游新格局,持续吸引周边群众提升旅游服务从业率,农民在家门口吃上了“乡村振兴饭”。
同时,依托村庄自然条件和产业特色,加快促进柏木沟景区提档升级,以招商引资、产业租赁、扶贫项目建设等形式,大力发展“沟道经济”,党员带头先行先试,累计带动运营14户“农家乐”,每年每户增收实现3万元及以上;辐射实现劳动力就业200余人,年内人均工资性收入提升8000余元,全村劳动、养殖销售、零售业收入持续提高。2023年,上窑洞庄村集体经济收入43.02万元,预计2024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将突破50万跨入“强村”行列。
聚焦项目驱动 夯实幸福经济
上窑洞庄村始终坚持集中力量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深入开展“点单帮办”“我为群众办实事”、党建引领“有诉必应马上办”等工作,扎实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针对48户191人脱贫户,制定“一户一策”帮扶举措,整合各项建设资源和人员力量,积极举办技能培训,引导就近就业超50余人,通过产业带动和稳岗就业,脱贫户人均纯收入由2019年的12838元增加到2023年的18820元,增长率达47%。
村“两委”班子、第一书记及驻村工作队员以走村入户、座谈会、实地调研等多种形式掌握村情民况,充分了解群众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听取群众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意见建议,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以柏木沟景区分红收益、乡村旅游扶贫项目收益、光伏太阳板发电项目收益等方式激发村集体经济管理者积极性,不断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
此外,村“两委”班子成员与乡党委互联互通、统筹协调,大力开展“跑市进厅”,推进落实1100万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建设智慧停车场、小游园等;实施160万天然气进村入户项目;200万元外墙保温层项目以及卫生厕所修建项目;250万道路“黑色化”等项目,不断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区域发展壁垒,以基础设施现代化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中不断提升村民幸福感。
聚焦生态驱动 发展绿色经济
上窑洞庄村聚焦“党建引领、生态赋能,打造全省乡村旅游新标杆”目标要求,在绿色发展中打牢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护绿出新,让绿水青山出“颜值”,灵活运用“村级小喇叭”“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工作机制,积极动员群众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卫生交叉联评、国土绿化等工作,深化“党员+保洁员+河湖长+林草长+巷道长”等为一体的多元联动机制,探索建立“积分超市”“红黑榜”等工作载体,强化激励约束,推动共建共治共享。
增绿成片,让绿水青山出“品质”,在严守生态红线基础上,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不断拓宽“两山”双向转换通道,村党支部定期组织党员参与国土绿化大作战,实施云杉、桦树、沙棘等树种的多样性林分改造,绿化面积自2000年的2150亩增至2024年的3814亩,空气质量持续提升,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与发展,同时种植1500株草花美化村庄,人居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点绿成金,让金山银山出“价值”。依托柏木沟景区生态资源优势及树蛙部落品牌影响力,协同乡党委承办为期半年的“党建引领促发展 凝心聚力谱新篇·相约山水斜沟 探寻生态秘境”——农文旅商宣传推介系列活动。下一步,将进一步发动党员力量,举办“传承红色基因,唱响红色旋律”“党建引领新阅读,书香浸润聚合力”系列活动、QQ音乐节、围炉煮茶烧烤节、冬日迎新年赏花灯等活动,进一步助推山川沟壑绿起来,群众腰包鼓起来,乡村振兴步伐快起来。(记者 施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