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4 2024年8月13日
要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省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本报讯(记者 悠然)8月12日,记者从青海省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全体会议上获悉,自今年4月部署整治行动以来,青海省消防、公安、市场监管、住建等多部门组成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专班,细化举措、完善机制、狠抓落实,抽查电动自行车及其充电电池等产品88批次,成立检查组337个,出动检查人员1250人,劝离违规停放充电车辆4223辆。有效预防和遏制电动自行车安全事故发生,提升电动自行车安全综合治理水平。

整治行动以来,全省各级各部门同频共振,紧紧围绕生产、销售、改装、登记、使用、充停、回收7个重点环节,标本兼治、疏堵结合、同向发力、集中攻坚。在销售端,各级市场监管部门采取“线上+线下”方式,双管齐下、打非治违。在改装端,建立联合管控机制。倒查改装企业和个人及提供改装部件的第三方,坚决打击“擅自改装关键性组件、私自更换大功率蓄电池、以旧充新再次出售”等行为。在回收端,各级工信、生态环境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要求,牵头建立老旧蓄电池报废淘汰、回收处理体系,畅通电动自行车废旧蓄电池等环境投诉举报渠道。

与此同时,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结合地区实际,将建设一批停放场所、完善一批充电设施、安装一批智能阻止系统,真正让群众“有地停放、方便充电”。省住建部门向各地下达1.4万个停车位、1.1万个充电端口建设计划。目前,各市(州)采取老旧小区改造、社会企业投资、物业企业自建等方式,累计建成充电端口16066个。同时,分步推进单位、既有小区停放充电场所设施建设,8月底前完成20%的住宅小区建设任务,有效解决老百姓停车难、充电难问题。此外,各地将引导物业企业强化技防措施应用,建立电动自行车管理档案,推动在车辆多、管控难的小区建设电动自行车大数据管理平台,推广安装电梯智能阻车系统,对蓄电池“进楼入户”实施动态监控。各地组织网格力量开展上门入户“面对面”宣传,发动物业企业做好“键对键”提示,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参与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整治的良好氛围。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