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录信息,一手操作打印,平均不到一分钟就能录好一份户籍信息,这是徐吉平在户籍岗位练就的本领。8月21日,记者见到徐吉平时她正忙得“焦头烂额”。“工作常态,八年来我早就习惯了。”徐吉平一边介绍,手上的工作却没有停止。自2016年从事户籍工作以来,她用热情周到的服务、无怨无悔的坚守,换来了群众一张张笑脸、一句句满意、一声声谢谢。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为警的初心和使命,她用自己的付出彰显了警察的责任与担当,她用自己的热诚和真心赢得了群众的赞誉和肯定。
心系群众,热情服务,浇筑为民本色
“群众满意就是我最大的动力”徐吉平经常这样说。每当看到办事群众那一张张满意的笑脸时,她就感到莫大的欣慰和自豪。刚到户籍岗位时面对繁琐的工作徐吉平感到迷茫,“没有师傅带,我就只能自己学,闲暇时间我就翻阅以往的疑难户籍办理流程,一点点积累。”经过不懈努力,她很快适应了工作岗位,从一个新手到熟练掌握,这背后是她付出的辛勤汗水。
2016年徐吉平在城东公安分局八一路派出所户籍科,这里地处城乡接合部,尤其是曹家寨村,是典型的城中村,人口流量大,群众到所里办理户籍业务量持续攀升。为了不耽误群众办理业务,不让群众白跑路,所以无论工作日还是节假日,都能在户籍室看到徐吉平忙碌的身影。为丢失身份证的考生加班办理临时身份证、为辖区不方便出行的居民上门办理二代身份证、为有精神缺陷的居民解决户口问题……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小事温暖了辖区内的居民,也让徐吉平成了辖区居民的贴心人。2021年,在进行无照片人员户口清理整顿专项行动时,发现青海省人口信息系统内没有吴女士人像信息,经调查,吴女士在20岁(1994年)时与家人失联,至今没有下落。得知此消息后,徐吉平和同事们一同加入到了寻找吴女士的行列里,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后,河北警方在石家庄发现了吴女士的踪迹。由于没有任何户口、户籍档案,自己也因不幸的遭遇失忆,徐吉平和同事们便积极联系省公安厅刑警总队寻求协助,申请为其户作为困难户进行亲缘(DNA)鉴定,并根据吴女士提供的线索多方奔走,最终,在河北警方的倾力帮助下,吴女士的身份信息终于核实清楚了,并为其办理了身份证、医保。至此,为一场失散二十七载的亲情开展的“圆梦行动”画上了圆满句号。
忠诚履职,打击犯罪,巾帼不让须眉
“我本来是个急性子暴脾气,到了这个岗位后,我渐渐明白,只有把性子磨平,才能把能力提高,繁琐的工作需要抽丝剥茧捋出头绪。”徐吉平感慨道。正是抱着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和执着,徐吉平不断得到群众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2021年8月,辖区居民王先生因工作、生活需要,急需户籍迁移证明,但王先生此前迁入落户的地方现在已大变样,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就连以前的门牌号也记不清了,如何办理证明让王先生犯了难。徐吉平了解情况后,立即着手帮王先生查找翻阅当年的户籍材料,由于年代过于久远,且没有具体迁入落户时间信息,查找十分困难,面对这种情况,徐吉平没有推辞,积极与王先生多次联系沟通获取相关信息,在徐吉平的不懈努力下,通过翻阅三十余年来几千份纸质档案,将王先生一家的历史档案全部找出,成功为王先生开具了相关证明材料。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以为资料早已无法找到,已经做好了无功而返的准备,没想到你们依然妥善保存,谢谢你们。”接过民警递来的材料,王先生说。
2023年12月,辖区居民来办理双重户口,在审核提交相关材料时,徐吉平发现其冒名顶替他人信息多次出国,徐吉平立即叫来值班民警,在户籍室里将嫌疑人现场抓获,成功打击一起偷越国边境违法犯罪。
坚守平凡,播撒温暖,柔肩亦担重任
人口信息迁移和变更更正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徐吉平始终做到了认真复核、严格把关。对符合政策规定、手续齐全的,她马上办理;对手续不齐全的,她耐心向群众解答明白,讲清楚应该补办的材料,业务最繁忙时,每天接待群众150余名,全年查询核验数据10万余条,全年累计为群众办理户籍业务3000余条,办理异地居民身份证业务80余件,审核异地居民身份证5000余条。无论是前来办理户口手续的、还是前来咨询的群众,她都笑脸相迎,百问不烦。就这样,在8年的户政工作中,她凭借着自己一股不服输的“牛劲”,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实干的工作作风,娴熟的业务能力,亲善的服务形象,逐渐由一名业务“小白”成长为了全所户籍岗位的“行家里手”,成为了同事口中的户籍“专家教授”,工作以来在业务上做到“零投诉”“零差错”。(记者 张艳艳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