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4 2024年8月28日
专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吴自良
国家的需要 就是我研究的方向

研制原子弹,首先必须要有核材料,而核材料生产线最重要的就是它的“心脏”——一种叫作“甲种分离膜”的核心元件。当时,全世界掌握这项技术的只有两个国家——美国和苏联。随着苏联专家的撤离,中国亟需自主研制这项技术。

“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研究方向。” 抱持着这样的信念决心,吴自良放下筹备已久的研究项目,全身心投入到全新的会战之中。他担任了由上海冶金所及原子能所、复旦大学等单位的科研人员组成的第十研究室主任,主持气体扩散法分离铀同位素用的“甲种分离膜的制造技术”研制工作。

作为技术总负责人,吴自良不仅克服困难奋战在“真空阀门”会战攻关的一线,而且还积极调动其他单位创造条件为“甲种分离膜”的研制做好保障。“甲种分离膜”的研制工作没有什么资料可供参考,全靠大家一起摸索,碰到什么技术难关,吴自良和大家一起讨论,他以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精神鼓舞着大家。在科研工作者夜以继日的勤奋工作下,经过反复的探索、试验、分析和总结,分离膜元件研制中的技术难关逐一攻克。1963年秋,各组任务已基本完成,实验室试制出了合乎要求的分离膜元件,其性能已达到实际应用的要求。

1964年10月16日,一朵“蘑菇云”在新疆罗布泊腾空升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这一天,吴自良终生难忘,这位攻克它的功臣,在祖国的天空下流下了喜悦的泪水。从此,中国开始拥有保家卫国、捍卫和平的核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