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4 2024年8月28日
专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嘉墀
少说多做报中华

1919年7月16日,杨嘉墀出生于江苏省吴江区震泽镇。1942年,西南联大介绍杨嘉墀前往中央电工器材厂工作。在那里,他开始了单路载波电话机的试制工作。

杨嘉墀从原理分析、性能指标的确定、电路设计、电路试验,到整机设计、结构布局、元器件的选择、生产装配调试等方面深入研究,整整花了两年多时间,于1945年做出了中国第一套单路载波电话样机,在昆明工业展览会上展出。

1947年,杨嘉墀来到美国,仅用两年时间就获得哈佛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56年8月,杨嘉墀携家人踏上了祖国的土地。他主持研制了火箭发动机测量仪表、大型热应力实验设备、核潜艇反应堆控制系统模拟计算装置。在核试验测量仪器的研制过程中,杨嘉墀在几乎无任何资料可供借鉴的情况下,创造性地利用太阳光的能量作为替代,收集了大量实验数据,为整个研制工作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测量仪器记录准确,获得大量实验数据。紧接着,杨嘉墀又带领团队完成了应用于首枚氢弹试验和首次地下核试验测量仪器的研制工作。1965年,我国重启人造卫星研制计划,杨嘉墀提出了以科学实验卫星为起点,以返回式卫星为重点,全面开展各领域卫星研制工作的发展设想。这一设想为之后中国航天事业的技术发展指明了方向。

归国50年间,杨嘉墀几乎参与了我国航天事业的每一个重大突破,这位把“少说多做”刻在了骨子里的科学家,一步一个脚印把中华民族的航天梦想变为现实。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