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4 2024年12月6日
要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力以赴,把施工影响降到最小

“分段施工面积小、进度快,对我们出行影响不大,这实事办进了我们心坎里!”

“家门前这段路建成通车后,路面变得平整美观,也不用担心明年雨季路上严重积水,这都是排水管网改造后看得见的成效。”

“虽然改造期间出行有些不便,但我很期待改造后街头新面貌!”

……

城市的管理与施工,体现着城市的温度与情怀!

为保障施工期间道路交通安全和顺畅,将因施工造成的出行影响降至最低,我市建设部门经过深入研究,将需要封闭施工道路由155条大幅压缩至50条,其余道路采用夜间错峰施工模式。同时,联合交警、交通等多部门采取调整交通组织、发布绕行路线、分段错峰施工、派出“民情联络员”入户宣传项目建设必要性等措施,全力保障道路交通平稳有序施工,尽最大努力保障市民安全出行和市政道路改造提升。

多方协同 多措并举 全力护航百姓生活

●优化交通疏导方案

●分段分区域施工

●“民情联络员”入户宣传项目意义

●取消路侧停车位、调整周边交通信号灯、设置临时便道等

面对市区大面积的道路挖掘点位和市民出行的不便,如何最大限度将施工影响降到最低?

听取市民心声,争取理解是关键。

“看得见”的施工紧锣密鼓,“看不见”的细节打动民心。在推进施工的过程中,我市相关部门结合现场情况,主动与沿线单位、商户、居民沟通衔接。

分期利用周边路网,采用取消路侧停车位,调整周边交通信号灯,设置临时便道等形式,保证学校、医院等重点片区应急车辆及道路沿线居民的出行需求……一条条看得见的保通措施,是化解居民出行难的最好体现。

排水管网改造工程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多方协同,才能确保工程改造持续推进:

交通管理等部门优化交通疏导方案,增设交通标识标牌,提前发布公告,保障施工路段有序通行;建设单位、社区网格员化身“民情联络员”,多次上门宣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挨家挨户讲解改造意义、收集居民意见,提前在醒目路段、小区宣传栏、物业公示栏等发放并张贴谅解书,及时化解施工噪音、扬尘等矛盾。为了确保按期完成目标任务,我市正铆足干劲,全力以赴。

夜间施工 错峰施工 力求施工不扰民

●海晏路雨污水管网更新改造项目分四段施工

●完成一段保通一段

●力争12月7日完成通车

挖掘机“铁臂”挥舞、工程车来回穿梭、工人们有序忙碌……初冬时节,我市重点项目建设现场依旧“热气腾腾”。为了加快施工进展,除了白天抢抓进度外,我市还合理配置施工人员、机械设备等资源,采取夜间施工、错峰施工等方案,“夜间模式”让道路升级“不断档”。

来到海晏路雨污水管网更新改造项目现场,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抓紧时间抢抓工期,力争12月7日完成通车。

据了解,该项目在详细了解不同区域对市民交通出行、生产生活等方面需求的基础上,确定工程采用分段施工的方式,并将施工区域精细划分为四段区域。完成一段便保通一段,目前仅剩最后一段。

相对于白天,夜间施工难度大,项目面临着多重困难。“我们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夜间施工时间,落实切实有效的夜间施工计划,期间大型设备均停止使用,只进行管道、检查井安装等低噪音作业。希望周围的居民多理解多包容,我们将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建设,恢复正常出行。”项目负责人说。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兼顾工程建设需求与社会公共利益,该项目还积极优化施工保通方案,将海晏路花卉市场门口设置为主要节点工期,先封闭施工花卉市场大门以东路段,施工完成后再封闭施工花卉市场大门以西路段,保证了花卉市场的正常营业及车辆通行。“感谢施工单位充分考虑花卉市场的经营需求,缩短了工期,保障我们及时运送植物。”采访中花卉市场的商户纷纷表示。

引入技术 妙招频出 创新工艺大显身手

●率先在全省搭建市政管网“一张图”信息系统

●引入地下管线探测雷达

●使用内衬法、顶管作业、CIPP(原位固化)、紫外光固化等办法和技术

提起地下管道更新,市民们不免会联想到城市道路“开膛破肚”的画面。但如今,我市各施工现场频出妙招,现代化设备与创新工艺纷纷“亮相”:率先在全省搭建市政管网“一张图”信息系统;引入地下管线探测雷达大幅降低施工风险;CIPP(原位固化)、紫外光固化等非开挖修复技术成为改造“利器”……新技术的应用,让道路在提升“颜值”与“内涵”的同时,也让市民出行更加安全、畅通、舒适。

日前,记者来到黄河路红波巷至西关大街路段,这里正在进行顶管作业,即非开挖管道施工。“以前修路常常需要大面积开挖,现在只是围堵施工的一小块区域,我们上下班也不会受太大影响。”在黄河路工作的林女士说。

城西区人流量、车流量较大,多条主要道路临近生活小区、商业旺铺、行政区域等,如果在十字路口开挖敷设地下管道,不仅导致交通阻碍,还会对周围多个小区的居民出行带来不便。为了避免该情况发生,青海宾馆至昆仑大道、红波巷至西关大街、游园巷至兴海路三条施工路段均采用顶管作业。这是在不破坏路口地面的前提下,将管道铺设在地下的一种施工方法,能够直接穿越路口进行地下管道的施工,不仅不会对周围交通和环境造成影响,还能有效提高工程的工作效率与质量。

顶管作业为出行群众留出了重要路口,而在西宁市污水管网缺陷专项整治工程(海晏路段)项目现场,施工方则运用了内衬法,从技术层面解决了路口交通拥堵的“老大难”问题。

“一些重要的商业街或是小道小巷无法进行道路开挖作业,用内衬法能够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对市民日常生活的影响,保障路面畅通。”项目现场负责人说。同传统施工方法相比,内衬法同样采用非开挖修复技术,通过在管道内安装内衬管,实现管网更新。记者在现场看到,固化工作完成后,原有破损管道内“穿上”了一件全新的“树脂衣”,整个管道内壁非常光滑。随后,工作人员进入检查井进行收尾工作,整个管道修复“手术”基本完成。施工现场除了隔出施工区域外,没有开挖路面,也没有进行大面积封堵。

历经11个月的昼夜奋战,新宁路项目于10月4日顺利通车,比原定计划整整提前46天;

海晏路项目于9月7日进场施工,历经92天有效工期,计划于12月7日通车,较原定计划提前25天;

祁连路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原本655天的工期有望压缩至500天。

……

我市地下管网提升改造已经按下“加速键”!“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地下管网改造项目管理,始终坚持项目建设‘便民措施最大化、扰民问题最小化’的原则,不断提高地下管网改造项目全流程精细化管理和高质量发展水平。”西宁市城乡建设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记者 李静 摄影报道)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