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历成为众多求职者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于是有不法分子利用求职者的心理,提供所谓的花钱就能免试入学包拿毕业证和学历证的承诺,从而实施诈骗。近期,上海警方就捣毁了三个以“研究生学历提升”为幌子的新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团伙,涉案资金高达4300万元,抓获犯罪嫌疑人213名。
“花钱就能获得研究生学历”,背后究竟是何套路?
轻信“免试入学”承诺
多人遭遇学历诈骗
只要支付数万元就能走个“过场”免试获得研究生入学资格,继续支付费用还能准时拿到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看到这样的“承诺”,上海市民王女士心动了。只是,还没等来“研究生学历”,王女士就发现,她支付的钱款似乎“打了水漂”。
今年6月,王女士在某社交媒体网站上看到有推广研究生学历的广告,对方介绍可以在免试、免入学的情况下就拿到研究生学历,最终她相信了对方。付了一部分定金后,对方告知她8至10个月后就可以在学信网上查到个人信息。然而时间到了之后,她没有查询到个人信息,对方也以各种理由推脱办研究生学历这件事,她认为被骗了,于是到派出所报案。
王女士的经历并不是个案。今年5月至9月,上海警方连续接到多位市民报案,称通过网络平台添加了可以帮助“研究生学历提升”的培训机构,然而在交纳各种服务费和定金后,不仅没有收到入学通知或学历证明,此前联系的客服也突然失联。
接到报案后,警方通过梳理,发现了三家假借教育咨询服务为名、实际开展电信网络诈骗的公司。
诈骗团伙虚构成功案例
并声称与高校合作
警方调查发现,多个网络平台均挂有上述公司发布的“免试免考取得研究生学历”的广告,吸引目标人群主动添加微信与客服联系。为了取得客户的信任,客服在介绍“产品”时鼓吹公司与各大知名高校的合作关系,声称可以安排免试到这些高校就读研究生,并将事先虚构包装好的成功案例发送给受害人。
上海市公安局宝山分局刑侦支队反诈中心副主任唐蒋枫介绍,研究生招录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参加全国统考,难度比较高;另一种是部分院校针对某一类人群设置的单独考试,这类考试有明确的要求,比如要求考生有3至4年的从业经验、发表过论文、并提供包括单位和专家的推荐信,要求也比较高。很多985、211院校都有单独考试的招生形式,相当于跟统考是两条线。诈骗团伙就会以单独考试的名义跟被害人说:“我们公司跟这些高校有合作,有内部渠道,可以让你通过单独考试的方式入学,你也不用去考,因为我们内部全部帮你搞定了”。
上海市公安局宝山分局刑侦支队反诈中心民警盛煜补充道,客服的“专用话术”中,除了“可以搞定单独考试类的招生”,还包括“能操作替换学籍”。比如,他们会声称“有些研究生考进去后,退学了或者没办法毕业的,我们把他的学籍档案删掉,把你的学籍档案放进去,这样你就能拿到研究生毕业证书了”。总之,诈骗套路都是告诉受害者,“不需要参加任何考试和答辩,就能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
取得受害人信任后
骗取高额定金
唐蒋枫介绍,通过这些“专用话术”取得被害人信任后,犯罪分子开始向受害人收取教务处理、论文撰写、学历申请服务等相关费用。一般报价在16万元左右,受害人付了50%定金后,他们会要求“你把个人信息给我们,然后我们就会把你的信息给到有合作的高校,10个月以后你就可以在学信网上查到你的学籍,然后就等着2年以后拿证了”。公司看上去都挺正规的,有营业执照,受害者也不会太追究自己有没有资质报名,而是觉得“我只要花钱能出证就可以了”。
盛煜进一步解释,实际上,不论对方要求受害者在何时支付尾款,学信网的学籍都将永远无法获取到,也就是说,犯罪团伙诈骗的就是这笔“首付款”。而在支付定金后,由于学籍迟迟未到,等到受害人多次催问客服时,团伙中的“指挥组”开始发挥作用,负责出面解决纠纷或拖延时间。
盛煜介绍,对于有些闹得凶的、说要报警的客户,他们会把8万元退回来;对于有些闹得不是很凶的客户,他们就扣掉2万元、退还6万元;对于有些不闹的客户,他们就回复“这边还在和学校对接中,具体事宜等教务给我回复了,我再回复你”,或者“上次对接的老师已经离职,我是对接的新老师,等我反馈给教务之后再给你答复”……一直推到10个月之后,就换个公司名字,继续搞其他诈骗了。
警方捣毁三个团伙
抓获213名犯罪嫌疑人
警方透露,此类公司实际运营时间通常不超过半年,在吸引到急于求成的受害者并骗取一定数额后,往往会选择关门跑路,并将“客户”拉黑。而在案件侦办过程中,警方也与客服“对接”的高校逐一求证,相关高校均未与任何第三方机构开展过此类合作。
在掌握上述团伙犯罪事实、成员基本情况和活动规律后,上海警方赴山东、四川等地捣毁了这三个“研究生学历提升”新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团伙,当场缴获大量作案手机、电脑及话术本。目前,上述三个团伙213名犯罪嫌疑人中,因涉嫌诈骗罪,26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其余187人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此外,警方梳理发现,500余位受害人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以企事业单位职员为主,他们工作较为稳定且有一定经济基础,希望通过快速提高学历来提升个人职业竞争力或顺利评定职称。警方提醒,在追求学历提升时,务必通过正规教育渠道和官方网站申请;在支付任何费用前,应向教育部门或相关认证机构核实认证,以免落入诈骗陷阱。
本报综合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