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3 2024年12月24日
要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玉树:声誉越来越响 人气越来越旺

本报讯(记者 宁亚琴)12月23日,“懂青海、爱青海、兴青海”——玉树专场新闻发布会在西宁举行,玉树州委副书记、代州长龙措表示,随着玉树州“一核三廊三板块”旅游发展格局崭露头角,“大美青海·江源玉树”的声誉越来越响,人气越来越旺。

“生态美”的色彩更加绚丽

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可可西里成为全国第51处世界自然遗产地、三江源水源地成功入选“中国好水”。“五个”专项行动深入实施,域内垃圾总量减少3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资源化处理率达30%以上,草原植被覆盖率增长到62.2%,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97%。玉树出台野生动物保护、草原保护等系列地方性法规和条例,成立“青南地区”首个生态法庭和跨省区生态环境司法修复基地,生态法治意识全面提升,雪豹、金钱豹等旗舰物种明显增多,绝迹数十年的水獭、荒漠猫等濒危物种频现央视镜头。有23万农牧民享受草原奖补等政策,3.1万名牧民“放下牧鞭、挎起相机、拿着工资”当起了生态管护员、监测员,生态资源真正变成群众的“幸福不动产”。

“产业兴”的势头更加强劲

玉树州以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为目标,实施生态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效益、三年出成果”行动计划,以“一盘棋”构建“百家合作社为基础,种畜培育、草业基地、冷链加工和输出为支撑”的产业布局,关键领域“十大工程”有序推进,繁育、加工、物流、销售一体化产业链基本成形。建成合作化组织206个、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28个、草场和牛羊有机认证全覆盖,合作社分红突破4000万元大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2600元;玉树被授予“中国牦牛之都”称号。全力创建国家级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区,颁布全省首个《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促进条例》,打造青藏中线、唐蕃古道南线、8条出省公路、6条精品旅游线,统筹布局21个国家级传统村落、669项非遗资源、7个特色小镇、763处文物,分类优化33家星级景区,玉树赛马会、野生动物摄影大展等品牌节会蜚声在外,“一核三廊三板块”旅游发展格局崭露头角。

“民心齐”“政风清”氛围更浓厚

玉树州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持续开展分众化宣传、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十项”行动,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同时,让交往交流交融之路走长走宽。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每年80%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育等民生工程有效落地。此外,玉树州认真贯彻省委抓基层党建“六个一”要求,目前有167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依托“联心共建”机制联系基层,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214件;595名大学生进村任职,2450多名干部充实基层一线,“强村带寺·双星联创”示范效应明显,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倡导“紧、细、严”新风,全州政治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自然生态融合并进、良性互促,“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成为江源大地嘹亮的旋律。

下一步,玉树将持续发力,在建设“健康、现代、幸福”新玉树的道路上稳步迈进,为地区的繁荣发展不懈努力,奋力书写新时代玉树发展的壮丽篇章。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