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12 2025年1月6日
热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年底豪礼寄到家?“陌生快递”卷土重来

一个“陌生快递”、一封“感谢信”、几张刮刮乐和消费卡……近日,不少市民收到自己未曾购买的快递包裹,里面放有各大电商平台的回馈活动感谢信,声称只要扫码就可免费领取礼物并配送到家。有些“中奖者”在扫码并按照指示进行后续操作的过程中,遭受不同程度的财产损失。对此,记者对相关情况进行了调查。

“快递单有我姓名

但我购物都是用昵称”

近日,济南市民陈女士收到了一个来自东莞市的“陌生快递”,拆开后只有一个印有“聚划算·淘宝百亿补贴行动”的信封,下方的主办单位列有“淘宝”“京东”“天猫”“美团”等企业。

陈女士拆开信封后发现,里面装有一封感谢信和一张刮刮乐抽奖券。

感谢信上称:淘宝聚划算百亿补贴行动,戴森、蓝月亮、饿了么、美团等,携手联合在各购物平台随机抽取66888名在购物平台有着5年以上的购物记录的活跃用户,参与3重豪礼(所获的任意产品都无需任何费用包邮到家)的专场活动。刮刮乐上的领取说明则表示:刮出的奖品通过扫码联系客服可以免费领取,所有奖品均由美团/饿了么同城免费配送。

陈女士刮开刮刮乐后发现,上面印有“戴森吹风机”“支付宝红包”“洗衣液”等“豪礼”。

“快递单上确实是我的姓名、电话和具体地址,但我平时购物都是用昵称,从未用过这样的信息组合进行过网购,不知道对方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取了我的个人信息的。”陈女士表示,除了个人信息填写较为反常外,邀请函的印刷质量也颇为粗糙,用词语病百出,她判断这应该是诈骗行为。

记者扫描了陈女士提供的刮刮乐上的二维码,随后网页跳转至一个名为“梦琪”的“客服对话框”,对方要求提供收件人姓名、手机号及领取凭证,随后诱导记者扫码加入领取礼品的会员群。不过半小时后,该群就解散了。

市民杨先生收到的,则是从苏州市寄来的一份“2024政府家电补贴活动超市卡”。宣传单上表示,可以“扫描背面二维码添加客服,所有礼品由京东包邮到家,无需任何费用”“现金补贴联系客服领取,现金直接发放到您的支付宝”。

“我此前也收到过免费的刮刮乐、小礼品等,诈骗套路都是一样的,没想到这次又收到了。”杨先生表示。

记者搜索发现,全国各地在近期均出现了类似的诈骗案件,有“中奖人”根据提示加群,完成刷单任务、充值等操作后,非但没有领取到免费商品,反而造成了上千元至几万元不等的财产损失。

平台称未有类似活动

寄件方多为虚假身份

调查过程中记者注意到,在类似的感谢信与刮刮乐上,基本都印有“京东”“美团”“淘宝”等知名电商的署名,这些平台方对此是否知情呢?记者就此拨打了多家相关电商平台的客服电话进行咨询。

“我们了解到,确实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平台的名义,向用户寄送了礼品卡、E卡、超市卡等伪造卡片。京东方面并未寄出过此类快递,也没有举办类似的馈赠礼品活动。”京东客服表示,建议消费者不要轻易扫描包裹中的二维码,以免泄露个人信息,保护好自身财产安全。淘宝、美团等同样表示“诈骗快递”中的刮刮乐等内容与平台无关。

“感觉这些快递应该是批量寄出的,不仅快递单上印有‘第185/484个’的字样,快递驿站的工作人员也表示,经常能收到类似的‘空箱子’。”市民王先生介绍,自己收到了取件短信,通知去一个最近不太常用的收件地址拿快递。王先生拨打了快递驿站的电话咨询后,工作人员表示盒子很空,应该是宣传单或广告,“对方表示近期这种情况很常见,建议我直接扔掉。”王先生说。

记者尝试拨打了几个“陌生快递”上的寄件方电话,一些号码始终无人接听,另一些则直接是空号。

“节假日或年末购物高峰期,类似的快递会大量出现。”槐荫区一家快递驿站工作人员表示,近期有不少市民在取快递时收到类似的宣传单,“我们整理入库时也会发现,许多快递盒中‘空空如也’,用手摇了一下感觉是纸撞击盒子的声音,基本就能确定是诈骗广告,我们也会提醒来取快递的用户。”此外,该工作人员表示,由于寄送纸质内容并不违规,很难断定是否存在涉诈信息,(诈骗广告)寄送的地址和联系方式也时常进行更改,监管起来确实存在一定难度。

随后记者又以电商身份咨询某主流快递公司的快递员,是否可以不实名寄送快递。该快递员表示,初次寄送快递时需要进行实名认证,不过后期姓名和手机号都可以更改,不少电商都是以店铺名字进行投递的,“如果寄送量大的话,也可以自己打印单子,或者不通过快递网点,自己找送货渠道寄送”。

本报综合消息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