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近年来类似诈骗方式一直层出不穷。去年也有不少市民收到过水杯、镜子、手机支架等小礼品,诱导‘中奖者’扫码,我们也在持续根据此类案件对市民进行反诈知识的宣传与讲解。”历下公安分局刑警大队反诈中队副中队长邢树普表示,诈骗分子通过不法手段获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寄送大量的“陌生快递”散布二维码,邀请中奖人扫码兑奖。中奖人扫码后,诈骗分子先以几元红包、寄送小礼品等方式获得受害人信任,再引诱其下载APP或入群,以领奖、返现为由让其入套,诱导其向陌生账户转账或充值,当中奖人反应过来被骗时,骗子早已经逃之夭夭。
邢树普表示,犯罪嫌疑人正是利用部分市民群众“贪小便宜”的心理,引导受害人扫描二维码,通过一系列小额回报引诱受害人投入更多资金,逐步实施诈骗。
“市民收到类似快递后,里面的二维码和相关链接都不要进行扫描和点击。”邢树普提醒广大市民,应进一步增强反诈意识,不要轻易添加相关账号做任务或进行交易。同时,在日常网购或办理业务时,也应注意保护和处理好自己的个人信息,以防信息泄露,被非法分子利用。
“类似快递诈骗应多方配合进行打击。”山东国曜琴岛(济南)律师事务所丁富尧表示,一方面,快递公司应加强管理,严查虚假信息寄件的情况,一旦发现寄件方使用假姓名、假地址、假电话等信息寄件,应对其拒绝发货。另一方面,相关执法部门也应对此类诈骗行为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严查相关诈骗分子。“此外,电商平台也要加强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保护。”丁富尧说。
本报综合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