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万亿GDP城市继续扩张规模,上海、北京同为4万亿量级的城市,上海有望成为全国首个5万亿城市,北京在2024年前三季度稳住5%以上的增速。
2024年前三季度,26个万亿GDP城市中,领头羊上海和北京地区生产总值在3万亿以上,分别为34389.18亿元、33462亿元;深圳、重庆、广州GDP在两万亿以上水平,分别为25934.28亿元、23244.31亿元、22149.95亿元。此外,还有11座城市前三季度GDP已超万亿元。
北京产业结构依赖于高端服务业,上海则以先进制造业、以金融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以及对外贸易三条主线并重,除金融市场和口岸贸易取得亮眼成绩外,上海还坐拥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四大万亿级产业集群,筑牢了经济发展底座。不过,2024年前11月数据显示,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3.1%,主要缘于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的失速,如何提振消费市场是上海下一步需要发力的方向。
万亿之城中,GDP在1.5万亿元以上、3万亿元以下的腰部城市2024年格局相对稳固,相较之下,“万亿俱乐部”位次靠后的城市之间排名出现波动。
合肥在2024年前三季度进位明显,GDP为9697.1亿元,超越了佛山、福州和济南,居第17位。从2024年前11月数据来看,合肥的增长动力主要来源于工业。数据显示,合肥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4%,位居万亿GDP城市首位。六大主导产业合计增长18.2%,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的73.3%。其中,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增加值增长37%,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增长28.7%。
近年来,合肥将新能源汽车作为发展的首位产业,以“整车为王”的思路,释放整车规模效应引领产业集群。截至2024年10月21日,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00万辆,预计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0万辆,同比增长74%。值得一提的是,汽车出口势头强劲也是带动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速的主要原因,2024年前三季度,安徽出口汽车68.11万辆,增长29.5%,出口量居全国第一,而合肥是其中的主力军。
从增速来看,泉州、南通、福州2024年前三季度GDP增速位居前列,分别为6.6%、6.3%、6.1%;26个万亿GDP城市中,有17座城市跑赢全国4.8%的平均增速。
泉州经济增速突围,得益于主要经济指标的并驾齐驱。从2024年1~11月数据来看,泉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增长8.0%、7.6%、5.3%。
作为制造业重镇,长期以来,泉州的制造业优势主要体现在服饰、体育用品、体育装备、食品等传统领域。2024年,泉州获批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试点城市。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泉州工业投资增速19.1%,其中,技改投资增速29.7%,位居福建全省首位。可以看出,泉州正在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努力改变工业大而不强、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等不足,从新旧动能转换发力,构建更为现代化的产业体系。
南通2024年前三季度GDP为9414.4亿元,同比增速6.3%,在万亿GDP城市中仅次于泉州。2024年1~11月数据中,工业对南通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南通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近年来,南通形成了船舶海工、高端纺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合计产值已达万亿。主导产业的提速发展也带动了南通优势产品出口贸易增长,2024年前11月,南通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0.4%。
南通下一步发力的重点方向是充分挖掘沿海优势资源,发展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等海洋相关产业;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共享长三角核心城市上海的产业和资源外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