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8 2025年1月15日
综合新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2025年我省第一例捐献造血干细胞成功

本报讯(实习记者 措毛 摄影报道)1月14日傍晚,在西宁火车站,一场温暖人心的迎接活动正在进行。此次迎接的主人公丹丹(化名)是一名90后护士,她刚刚完成了一项非凡的壮举——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为一位远在他乡的血液病患者带去了生命的希望。至此,她成为了我省第91例、我市第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时间回溯至去年10月份,丹丹接到了中华骨髓库青海分库工作人员的电话,得知自己的造血干细胞与一名患者匹配成功。她毫不犹豫地同意了捐献,并配合工作人员经历了初筛、再动员、高分辨等流程检测。12月底,丹丹得知自己的体检结果顺利通过,她再次确认了捐献意愿。“我本身是一名医务人员,2019年的时候,城中区红十字会组织了一场加入骨髓库志愿者资料库的活动,我当时就报名参加了,并留下了标本。说实话,那之后五六年的时间里,我几乎把这个事情忘掉了。”在采访中,丹丹回忆起了自己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行列的初衷。

如今,得知自己成为了其他人生的希望时,面对这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丹丹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捐献之路。根据中华骨髓库的安排,她前往西安进行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手术。谈及捐献过程中的感受,丹丹说:“在采集造血干细胞前,我经历了腰酸、恶心、发低烧等不适症状。但想到能够挽救一条生命,我觉得这些痛苦都是值得的。医生告诉我,匹配成功的概率只有约十万分之一,我觉得自己无比幸运,能够成为这个奇迹的创造者。”

丹丹还透露,受助者通过中华骨髓库给她写了一封深情的感谢信。信中,受助者描述了自己在得知患病后,无数个夜晚在寂静中独自上网查询病情,以及面对晚期痛苦的无助与恐惧。这封信深深触动了丹丹的心弦。“作为医务工作者,虽然经常面对生死离别,但读完这封信后,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捐献决心。希望我的这份绵薄之力能够为他带去帮助,让他的家庭看到希望的曙光。”丹丹动情地说。

1月13日,经过数小时的采集,丹丹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次日,在完成捐献后,丹丹踏上了返程之路。当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接到她时,丹丹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这泪水不仅是对自己捐献行为的肯定,更是对受助者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随着丹丹的归来,这场关于爱与希望的旅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但爱的传递永不止步。“我希望通过我的经历,能让更多人意识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重要性,也许你的一个小小决定,就能为某个家庭带去重生的希望。”丹丹的笑容里洋溢着满足与自豪。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