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渐浓,企业开工、项目开建、生产提速……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科技产业园区(以下简称生物园区)各企业纷纷擂响复工复产的“战鼓”。
走进园区,那些生物科技企业的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在操作台上井然有序地忙碌着,到处是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高原生物医药特色产业集群,是西宁市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主动能。翻开生物园区编制的《产业链研究报告》,从医药、牦牛、青稞、沙棘等产业,到产业链如何强链、补链,一套完整的高质量发展图谱从这里开启。
立足于青海独特的生态条件和人文条件,锚定培育全国领先的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资源与中藏药产业集群目标,高原生物医药特色产业集群进一步将产业实现集中,在打通上下游企业信息壁垒上下功夫,独具特色的优质高原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集群!协同发展增添新动力
西宁市城北区高原生物医药特色产业集群(以下简称集群)规划面积23.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高原生物健康(现代中藏药、食品及保健品)、医疗器械、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经过多年建设,已发展成为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产业特色鲜明、服务体系相对完善的产业集群和全省规模最大、科技要素水平最聚集的中藏药生产、高原特色动植物资源精深加工基地。
截至2024年底,集群拥有企业118户,完成工业总产值46亿元。2024年9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024年度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公示名单,西宁市城北区高原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成功入选,标志着生物园区成功创建全省首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至此,“高原生物医药特色产业集群”成为名副其实的青海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随着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创新生态不断优化、人才聚拢不断强化,集群实现高质量发展新突破水到渠成。
中藏药产业和特色生物产业作为青海省八大优势产业之一,目前已在生物园区建成了一批地方藏药生产企业和特色生物资源加工企业,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生产体系。目前,在集群拥有的118家企业中,主导产业占集群总产值比例为82%。“藏药新药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被国家科技部门批准为“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了我省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并在药品研发、保健品开发、药品作用机理等方面不断刷新着藏药发展的高度。
作为具有千年传承历史的高原瑰宝藏医药,作为我国唯一的少数民族医药学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藏药产业已成为集群支柱产业。
高新!主导产业“高位再起跳”
青海珠峰虫草药业集团,是人工发酵冬虫夏草菌粉及系列产品研究、生产、销售的生物制药企业。作为获得医药准字号的企业,珠峰集团的明星产品“百令片”实现单品销售收入过亿。
走进珠峰集团,从研发发酵车间,到渣料处理车间,一整套流程处处彰显了高速和创新。冬虫夏草发酵生产,是珠峰集团药业产业领域的主导产品,从2015年上线第一条发酵流水线以来,珠峰药业在虫草发酵领域占据了领军企业的地位,其产业链上形成的产品有原料药、制剂药、保健品、食品、饲料、肥料等,让企业从原料到主导产品,再到废料利用,不断突破技术壁垒,实现整个产业链闭环、循环发展。
记者从生物园区了解到,按照“一区一主导产业”的发展要求,集群锚定方向,集中资源,突出重点,全力攻坚,加快培育科技领军企业,推动主导产业发展壮大。目前,特色生物资源与中藏药已成为集群主导产业,其中,中藏药生产企业39家,特色生物资源精深加工企业79家,以及从事健康服务、流通终端、产品包装等服务型企业,涵盖了原料生产、产品研发、加工、销售等产业链各个环节,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同时,集群内中小企业百舸争流,纷纷在科技研发上下功夫,积极实施自动化改造,实现车间生产线全自动化,共同推动了集群数字化、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绿色!企业降本提量突破瓶颈
从珠峰集团冬虫夏草发酵生产线的低能耗设备,到明诺胶囊30台设备更换淘汰;从青海益洁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建设完成互联网大数据平台与二维码追溯系统,到青海明诺胶囊有限公司、青海伊纳维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纷纷取得“国家级绿色工厂”等,零碳、绿色成为了集群发展的关键点,为企业实现了降低成本、提高产量的新动力。
青海宏远胶原蛋白肠衣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从成立之日起,企业从过去的“明胶”探索出一条新的绿色发展路径。随着企业自主研发出一整套肠衣生产工艺上线,该企业正以新面貌实现新突破。“在绿色转型这条路上,我们最大的成果就是花大力气彻底改造了过去高耗能的锅炉,在完成‘低氮改造’后,3台锅炉年减排量达5.83吨,每年可节约燃气成本110余万元。”青海宏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从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创建,到全省首个“零碳工厂”“零碳产品”落户,集群按照主导产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积极自主创新,发展特色经济,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集群试点建设也初见成效。(记者 张国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