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谧的清晨,城中区南滩街道建新社区宁静祥和,沿着宽阔整洁的建新巷道路一路向前,两旁的房屋错落有致,路旁的小花坛干净整齐,“会说话”的文化墙极具韵味……
建新社区是一个有汉族、藏族、蒙古族、回族、满族、土族、撒拉族、壮族、朝鲜族、东乡族、布依族、哈萨克族、苗族、羌族、白族、黎族、锡伯族、达斡尔族共18个民族自然嵌入式居住小区。辖区内设有集民族宗教、社会保障、民生服务等4个窗口的“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集图书阅览室、党群服务室、矛盾纠纷调解室、多功能室等15个室内活动功能室和5处室外居民文体活动广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内设石榴籽家园警务室、人民调解委员会、退役军人之家、群众之家等群团组织,营造了多民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区环境。
2023年,建新社区获批全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一张民族团结心连心、邻里和睦一家亲的和谐画卷正在这里谱写。
都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关系处好了胜过亲人,但若是处不好,邻里之间很容易出现纷争。建新社区各族群众聚居、人口基数庞大、流动人口多,治理问题千头万绪,如何做好管理和服务?为了有效破题,持续擦亮“党在我心中·我在服务中”区级党建品牌,社区依托“网格吹哨、部门响应”工作新机制,让网格工作“活起来”,让民族团结工作“沉下去”。按照就近就便就熟原则设立4个全科网格,选拔4名网格长,明确网格长收集各族居民意愿,协助社区推进民族工作。同时,网格治理依托信息化手段,建立党员、居民微信群,吸纳楼栋长、业委会代表、居民代表入群,共同做好收集问题,街道社区党组织统筹协调、多部门协同配合解决问题,19名职能部门人员下沉到网格一线与专兼职网格长组成专业服务团队参与治理等工作,确保问题发现在网格、矛盾化解在网格、服务群众在网格、责任落实在网格,切实将服务与需求一一对应,实现每一个网格就是一个流动“红石榴工作服务站”,拓宽社区服务涵盖面,提升居民满意度。“目前,有纠纷找网格员,这一习惯正在辖区内形成。把社区矛盾纠纷调解室建在群众需要的地方,充分利用好‘党员干部+网格员’工作体系,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建新社区党委书记马兰介绍。
建新社区积极推动融合“一场、一院、一亭、一室、一课”民族团结进步宣传阵地,创建“板凳课堂”“石榴籽讲堂”等本地化载体,先后开展“红色议事”“主题党日”“推广普通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小手拉大手”“手拉手·兄弟情”“团结共融 和谐建新”等主题活动260余场(次)。组建“双语”宣传队和“马兰花宣讲队”等特色宣讲队伍7支,先后开展广泛宣传党的民族团结政策法规和省市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及先进典型等宣传宣讲活动700余场(次),进一步增强了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贯穿于各项工作中,聚民心、暖民心、惠民心,共同谱写各族群众深入交往、广泛交流、全面交融的动人乐章。”马兰说。(记者 徐顺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