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实习记者 文月婷)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青海省博物馆依托馆藏文物与地域文化资源优势,探索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新路径,打造了“青海省博物馆大思政课”系列课程。3月19日,首场“大思政课进校园”活动在西宁市光华中学举行,让“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从课程研发走向实践赋能。
本次活动以“从《哪吒》系列电影探寻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为主题,通过“理论+互动+实践”的模式,融入影片美学鉴赏、互动实践及文物鉴赏,引导学生感知中华文明基因。课程中,通过对比不同影视作品中的“哪吒”形象,引导学生思考中华文明创新性的核心特质;同时,结合青海多民族融合案例及哥舒翰等文物史料,诠释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与和平性。活动现场,同学们还通过方言配音、创意设计等环节,切身感受方言统一性与文化连续性的时代价值。
为持续打造“大思政课”品牌矩阵,青海省博物馆和西宁市光华中学签订了《馆校共建合作协议》,根据中学生抽象思维发展的特点,以“项目式学习”方式合作开发《彩陶纹样里的远古密码》《丝绸之路文物中的文明互鉴》等专题课程包。本次合作还将有机融入“大思政课”建设体系,将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论述与彩陶文明、民族交融等课程模块贯通设计,助推青少年厚植文化自信,践行文化传承使命。青海省博物馆将持续扩大“大思政课”馆校合作辐射面,深化与教育系统的战略协作,通过建立区域馆校联盟、开发云课堂资源库等举措,让凝结中华文明智慧结晶的博物馆课程惠及更多学生,使文物真正成为青少年感悟文明基因的立体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