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6 2025年4月21日
专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营商环境之思:
政府服务如何激活企业创新?

下午4点,在园区政务服务中心,“万能综合窗口”格外显眼。“我们设立这个窗口,就是要专治企业的‘急难愁盼’。”该中心负责人的话,道出了南川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

在青海泰丰先行锂能科技有限公司的会议室,墙上挂着的“政策直通车”流程图引人注目。从国家的“东数西算”工程到《青海省促进绿色算力产业发展若干措施》,每一项政策都被细化为具体的落地条款。“园区帮我们申请了中央预算内节能专项,仅窑炉尾气余热利用项目就获得2000万元支持。”公司财务相关负责人说。

这种政策落地的“精准度”,源于园区建立的“三级包联”机制,管委会领导班子牵头、项目专班跟进、专员全程服务。在中国移动(西宁)绿电智算中心项目现场,专员小李正协调解决用地审批问题,“我们实行‘拿地即开工’,从工商注册到投产达效,全程有专人对接。”2024年,园区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对接企业20余家,新落地项目5个,省外到位资金60亿元。

在中国联通三江源绿电智算融合示范园内,运维人员马光清正与联通技术团队热烈讨论。“近期有一家游戏渲染公司入驻了我们企业,后台运维全由我们青海小伙子在做。”这种“政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正是南川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一招。

数据显示,2024年园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科技型企业5家,研发投入达11亿元,授权专利157件。在圣源地毯的实验室,科研团队正利用光伏废硅料开发新型地毯纤维,这种“变废为宝”的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园区设立了科技专项资金,鼓励企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园区经济和科技发展局负责人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