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5 2025年5月15日
要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点亮职教与非遗传承融合之光
西宁市世纪职业技术学校2025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幕
启动仪式:非遗与职教的交响

5月12日,西宁市世纪职业技术学校2025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在创新创业大楼演播厅启幕。本次活动以“匠心筑梦青春路”为主题,紧扣“五育并举赋能·高原非遗铸魂”主线,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全面展示青海职业教育丰硕成果,助力技能人才培养与文化自信建设。来自省内外的职业教育院校师生代表、非遗传承人、企业代表及社会各界人士共同见证这一精彩时刻。

5月12日下午3时,启动仪式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活动现场,一个个文艺表演精彩纷呈。西宁市艺术实验中学的舞蹈《春耕》以灵动舞姿再现高原劳动之美;情景剧《茶马古道》《河湟花棍》通过沉浸式演出,再现高原文化的厚重历史;歌伴舞《技能之光》则以激昂旋律唱响职业教育未来。全国优秀教师代表、西宁市劳动模范代表张璐璐结合自身成长与工作经历,勉励同学们树立正确职业观,以勤奋为舟、以技能为桨,在职业教育的广阔天地追逐梦想。

西宁市世纪职业技术学校党总支副书记、校长祁维祥在致辞中表示,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与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支柱,在培育复合型人才、传承精湛技艺、服务就业创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始终以“德技并修”为育人理念,通过非遗传承与五育融合,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他强调,职业教育不仅是技能传授的摇篮,更是文化自信的根基。随后,与会领导共同点亮“职业教育活动周”灯柱,象征职业教育与非遗传承的融合之光正式启程。

非遗传承:文化自信的职教实践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成为本场活动的最大亮点。西宁市世纪职业技术学校联合省内外非遗大师打造的“非遗传习基地”正式揭牌,并聘请常天平(泥塑)、魏亚琼(掐丝珐琅)、柳晴雯(湟中堆绣)等11位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为导师。省级非遗传承人杨韶鹏在发言中表示,非遗不仅是技艺,更是民族的根与魂。非遗传承人将倾囊相授,为培养非遗新生力量不遗余力。希望青年一代在传承中创新,让高原文化走向世界。康养行业企业代表张鸿雁女士在发言中表示,深化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力,是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企业将全力支持职业教育发展,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广阔空间。

在校园内的各个角落还布设了不同专业的特色展位。其中,“非遗STEM创客工坊”将青绣纹样数字化设计与3D打印技术结合,展现科技赋能传统文化的创新成果;“职普融通体验区”打破职校与普高壁垒,邀请中小学生共同参与技能挑战;“校企合作非遗市集”则通过学生自制文创产品义卖,推动产教融合与社会公益联动。

五育融合:职教助力高原振兴

在接下来的一周里,西宁市世纪职业技术学校将以“德育铸魂、智育启思、体育强身、美育润心、劳育笃行”为目标,通过组织职业教育特色日、“强基 提质 培优”学校内涵建设发展三年规划启动仪式、志愿服务+劳动实践、青海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竞赛、产教融合体验、获奖学生技能表演+劳模工匠进校园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向社会全面展示学校在专业建设、教学成果、育人水平等方面的成果,增强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与参与度,进一步弘扬工匠精神,激发广大师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活力,营造尊重技能、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

“在AI重构的时代,职业技能是通向未来的密码。”西宁市世纪职业技术学校负责人表示,职业教育将在时代浪潮中打造坚固的“破浪之舟”,为高原振兴与民族复兴培育更多“大国工匠”。(实习记者 王静怡)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