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2 2025年5月28日
要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省取得锂离子电池
研究新突破

本报讯(记者 晴空)记者5月27日获悉,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溶液化学课题组在宽温域镁基锂离子电池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其“利用正极界面‘烷基链摇曳’实现宽温域超长循环锂离子电池制备”的科研成果,通过界面设计显著提升锂离子电池宽温域性能,在电池核心制造技术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研究团队在锂离子电池正极界面创新性地进行“烷基链摇曳”设计,成功统一了锂离子电池在高低温下截然不同的性能增强机制。该研究以Tween80为框架物质构建弱交联柔性受限空间,电沉积获得超细纳米氢氧化镁载体并原位改性实现功能化,可用于锂电池三元正极材料表面修饰。“烷基链摇曳”行为促进了界面电解液流动,使正极固态电解质界面膜快速形成,可有效提高电池在高温下的耐腐蚀性和低温下的锂离子传输效率。

实验数据表明,该设计的锂离子电池在60℃条件下稳定充放电超1000圈,保持70mAh/g容量和90%以上库仑效率;在-5℃和-15℃分别循环500圈、200圈后,容量依旧维持在80mAh/g以上,性能远超已报道的同类研究。该科研成果发表于Advanced Materials期刊,该研究成果不仅为宽温域锂离子电池的商业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更为我省新能源产业技术升级注入新动力,对拓展新能源应用领域具有深远影响。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