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5 2025年7月7日
要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市就业目标超额完成“过半”任务

本报讯(记者 刘瑜)今年以来,全市各级人社部门坚持就业优先导向,以实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为契机,深入开展就业创业“热心”行动,持续提升服务质效。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2172人,完成目标任务65.21%;各类失业人员再就业12806人,完成目标任务80.04%;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398人,完成目标任务169.9%;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9.39万人次,完成目标任务81.65%,各项就业指标均超额完成“过半”任务。

政策协同发力稳固市场主体根基

我市调整完善由57家单位组成的就业促进议事协调机制,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工作格局,召开全市就业工作推进会2次,印发《西宁市2025年促就业工作要点》,推动就业政策与财政、产业政策深度衔接。统筹政府与市场资源,以产业扩容、项目拓岗、灵活就业为抓手,计划稳定和开发就业岗位6.1万个,目前已完成4万余个。同时释放政策红利,支出就业补助资金2.22亿元、惠及4.4万人次,为87户企业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68.7万元、助力新增岗位458个。

聚焦重点群体筑牢民生保障底线

全市落实“1131”服务2.9万人次,开展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等活动82场,提供岗位1.1万余个。34家见习基地募集岗位270个,筛选西安、南京等地40家企业适配岗位348个,通过全链条服务促成156人达成就业意向。组织劳务品牌参加各类交流活动4场,带动就业创业3.19万人次;“春暖农民工”等活动59场次,“点对点”输转近300人。实行就业困难人员实名制管理,帮助3398名困难人员就业,实现23户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强化技能培训构建产教融合体系

全省首家公共就业培训联盟成立,首批吸纳14家政校企单位,构建协同联动机制。成功申报人工智能训练师评价工种,填补数据标注产业技能评价空白,培训绿算师资60人、数据标注师745人。首次组织78名职业院校学生赴成都、天津开展“整建制赴外”培训,形成人才培养闭环。推行“四位一体”培训模式,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69万人次。

优化服务供给提升市场匹配效率

我市扩容“15分钟就业服务圈”,建成运营零工市场、驿站12个,日均求职300余人、招工270余人,日均工资约265元。依托“12+N”专项活动举办招聘154场次,为4128家企业发布岗位信息1.38万条次,达成就业意向1.16万人。做好重点企业用工服务保障工作,为54家企业解决用工5052人,为绿算企业举办专场招聘会10场次,解决用工1028人。

厚植创业沃土激发创新发展动能

我市落实重点群体创业补贴5万元,组织创业指导专家开展问诊助企行动100余次。全市18家创业孵化基地在孵企业792家,带动就业7906人。开展北川活力区创业服务需求摸排,引导孵化基地吸纳12家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入驻。举办“智创时代,乐创西宁”等创业活动30余场,500余人参与,营造良好创业创新氛围。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