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国静)为有效应对主汛期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正常运行,我市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意识,通过健全应急指挥体系、优化预警监测,响应联防联控措施穿透式落实到基层末端,全力筑牢防灾减灾避险安全屏障。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汛救灾工作,在强降雨期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坐镇指挥中心,分析形势、点明问题,指挥调度、安排任务,部署强降雨应对工作。市人大、市政协主要领导和市委副书记分赴大通县、湟中区、湟源县指导督导工作,其他市级领导带队的6个督查组,深入一线靠前指挥,督促各级防汛责任落实。市政府值班领导高频次、点对点调度指挥,层层传导压力,压紧压实各级防汛责任。“市级统筹、县区主责、基层落实”的三级联动格局在防汛救灾工作中运转有效,部门间信息共享、力量协同显著增强,责任链条贯通至“最后一米”。
为实现汛期调度直达基层,我市编印了《西宁市暴雨预警应急指挥工作指导手册》,强化暴雨预警信息和应急响应刚性约束,明确分级预警响应各部门联动措施。市应急局组建12个工作专班时刻在岗值班,指挥部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情况,及时发布天气预警提醒,适时加大调度频次,随时掌握汛情、灾情、险情信息。同时,吸纳了气象、水利、市政等领域20名专家,建立全市“防汛减灾专家智库”,随时提供决策支持。暴雨预警阶段,指挥部迅速激活防汛抗洪专班运转机制,成立9个工作组,按照暴雨预警阶段应急指挥具体措施和“红、橙、黄、蓝”四色暴雨应对措施流程图,做好指挥协调、会务保障、信息收集、命令发布、力量调度、资源共享等服务。组建由水务、自规、应急、城建骨干及专家组成的4个市级现场指导组,在强降雨影响区域第一时间下沉一线,围绕责任落实、隐患排查、应急准备等开展实地督导和技术支持,推动措施在“最小单元”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