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天独厚的冷凉气候环境,为西宁发展绿色算力、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经济等产业赋予了自然禀赋和特色优势。”市政府分管工业负责同志说。
在西宁,遇见“凉”机。
进入盛夏,全国多地开启“炙烤”模式,西宁却保持着一片清凉,将冷凉优势转化为产业热潮,工业领域迎来了最为繁忙的“夏”半场。
走进中国联通三江源绿电智算融合示范园,一股凉意扑面而来,一排排银灰色的数据中心机房不停运转,有了“天然冷却剂”的加持,海量数据在此流转、运算,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数智力量。
在中复神鹰碳纤维西宁有限公司,乳白色的聚丙烯腈原丝正经历一场“蜕变之旅”,冷凉环境使碳纤维的结晶度增加,有利于提高其强度和刚性,改善材料韧性,提高材料耐久性。
1秒,能够生产出3张太阳能电池片,国家电投黄河水电西宁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冷凉气候助力企业降低生产成本,释放更大产出效益。
……
平均气温17℃的夏季,是大自然对于西宁最慷慨的馈赠,一个接一个产业趁“热”而上。这座不沿边、不靠海,地处西部内陆的高原古城正让“冷”资源“热”发展,并向大家证明:生态与效益,一样可以兼得。
抢抓“凉”机,西宁乘“数”而上
建成全国首个“风光储充”微电网,绿电直供比例达80%,实现能耗与成本“双降”。
建成全国首个基于云计算调度的大规模智算集群,算力效率提升30%。
打造全省规模最大算电协同示范园区,在绿电直供等领域先行先试。
新华三青海图灵小镇项目落户,规划10000P绿色算力中心,打造“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
当海拔2200米的冷凉气候成为数据中心的“天然冷却剂”,当80%以上绿电保障的电网为算力注入“绿色基因”,一家家数据中心、智算中心、超算中心纷至沓来。凭借气候适宜冷凉干燥、地处中心时延最佳、电力丰沛绿电充足、西部政策要素齐全、企业集聚产业集群“五大优势”,西宁在绿色算力领域崭露头角,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来到西宁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机房,屏幕上跳动的数字见证着城市能级的质变——作为东经102度线以西唯一节点,这里每天甘青宁新藏五省区海量数据交互,与2020年落地的西北地区首个根镜像服务器形成“王炸组合”,将网络解析时延降至1毫秒,5G基站万人密度31.9个,超越多数省会城市。
“西宁气候干燥、冷凉、洁净,在这里数据中心可实现大部分时间自然冷却,制冷用电比远低于全国水平,并且干燥洁净的空气,可有效延长电子设备使用寿命。”中国联通西宁市分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米世全说。
向“新”提“质”闯出一条新赛道
说起西宁光伏制造、锂电储能产业发展,不得不提青海的资源能源优势。
“青海拥有丰富的锂资源,同时因海拔较高、含氧量低、气候冷凉干燥,可大幅降低锂电池的工业生产成本和设备投资,丰富的水电资源和相对较低的电价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能源保障。”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洁净度达万级的车间内,机械手臂精准抓取硅片,激光设备在纤薄的电池片上刻蚀出微米级电极图形,国家电投黄河水电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西宁分公司IBC电池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
“凭借优异的外观和性能优势,我们的IBC产品远销瑞士、意大利、比利时和西班牙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IBC产品从单一的国内市场向多元化的海外市场的转变。”国家电投黄河水电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西宁分公司IBC研发主任工程师吴翔说。
在南川工业园区光伏锂电一条街上,聚集了多晶硅、光伏生产、锂电储能等多家相关龙头企业,成千上万的太阳能光伏板、锂电池从这里走向省内外、海内外。
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发展胜势,翻开西宁光伏制造、锂电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答卷,“冷凉”二字成为破题而立的关键之一。
“冷凉气候条件,有利于光伏制造、锂电储能及绿电价值转化实现的协同发展,可以进一步优化全市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消纳比例。”市政府分管工业负责同志说。
青海的风、高原的光、冷凉干燥的气候,正催动着西宁产业不断转型升级,向“新”提“质”。今年1月至5月,西宁开发区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电解铜、电解锌、水泥等产量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44.8%、173.4%、19.1%、21.3%、44.1%。
产业蝶变升级有“凉”方
面对“双碳”目标,产业转型升级、企业降耗提质势在必行。
在青海黄河鑫业有限公司厂区屋顶,33兆瓦分布式光伏板随日光闪烁——这片“会发电的屋顶”,2024年为企业输送了1818万千瓦时绿电,相当于减少9755吨碳排放。
“冷凉气候条件下,生产设备运行会更加稳定,污染物的产生量也会相对减少。这几年来,公司坚持走‘绿色—创新—发展’之路,从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能耗物耗、产品质量、采购销售等全方位持续挖潜增效,生产经营持续向好。”青海黄河鑫业有限公司经营管理部主任占琦告诉记者。
从一个小小的藏药制剂室到如今的青海藏药龙头企业,金诃藏药股份有限公司集藏药研发、生产和营销于一体,根植青海已有30余年。
“依托青藏高原独一无二的高海拔和冷凉气候特征,我们不断深度挖掘青海特色,在产品研发中注重应用青藏高原的药物资源,将青藏高原山川菁华与藏医药学理论精粹相融合,打造特色的藏药精品。”金诃藏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牛豫娟介绍道。
西宁独特的冷凉气候吸引集聚了金诃藏药、晶珠藏药、珠峰药业等中藏药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的协同发展。同时,研究表明,在冷凉地区中药材种植基地生产的中药材品质优良,更加受到市场欢迎,能够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很好的原料支持。
冷凉气候成了数据中心的“天然空调”,有效降低碳排放量,企业生产稳定、产品性能提升,以独特优势抢占市场,将地域禀赋编织进产业发展的创新智慧,让绿色成为滋养新质生产力的养分,随着一项项创新技术不断突破、一系列新产品新应用持续推出、一个个新场景加速落地变现,加快构建具有西宁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在从美好愿景变为现实模样。(记者 樊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