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网西宁供电公司一个整洁明亮的智能化库房内,王生媛正专注地盯着屏幕上流动的数据。数以万计的电能表在高达数米的立体货架上井然有序,它们的“健康状况”、流转信息在系统中一目了然。王生媛的手指轻轻划过屏幕,一项异常数据被迅速捕捉、锁定。“每一只电表背后连接着千家万户,数据的精准直接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我们必须守护好这份‘公平秤’。”她语气温和,目光却无比坚定。
这位被同事们亲切称为“格桑花”的80后女班长,已在电力营销一线扎根15年。2010年,从湖南大学毕业后,她毅然返回家乡青海,将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高原的电力事业。日前,她因其突出的专业贡献和感人至深的为民服务事迹,当选青海省第五届道德模范。
智慧库房里的“精算师”
走进由王生媛牵头参与建成的省内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智能化计量资产仓储基地,仿佛进入了一个由数据和机械臂主导的“未来世界”。这里库容庞大,却几乎不见传统意义上的人头攒动。王生媛向记者介绍:“过去,我们需要大量人工盘点、校验,现在实现了全流程智能化管理。”她带领的6人女将团队,守护着这里80多万只电能表的“一生”。
“我们要对每一只表实施全寿命周期管理。”王生媛一边操作设备,一边解释,“实时跟踪它的状态,提前预警、排查潜在误差,确保送到用户家里的每一度电都计量精准,让大家用上‘放心电’。”在她身后,自动化设备正精准地将一只只校验合格的电能表送出库房,即将开启它们守护光明的使命。这项工作,推动了青海电力计量管理从“传统人工”向“智慧化”的华丽转身。
社区楼院里的“贴心人”
除了班组长,王生媛还有另一个身份——青海省人大代表。这个身份让她离老百姓更近。担任人大代表以来,王生媛主动接待选民、深入老旧小区察看民生改造项目已成常态。电表更换、用电故障……这些群众眼中的“急难愁盼”,她总是第一时间协调解决。据统计,她累计回应、解决群众各类诉求已超过200件。楼道里斑驳的光影,映照着她穿梭忙碌的身影,也映照出她“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履职初心。
“绿电小课堂”上的“科学副校长”
“同学们,谁知道电是怎么来的呀?”在古城台小学的“绿电小课堂”上,被聘为“科学副校长”的王生媛正通过有趣的实验和手工DIY,向孩子们科普绿色能源知识。孩子们围在她身边,眼睛中闪着好奇的光芒。这是她牵头建成的8个“绿电小课堂”示范点之一。为了在孩子们心中播撒科学的种子,她策划组织了30余次科普活动,足迹遍布多所中小学,为5000余名学生打开了绿色能源世界的大门。课堂上热烈的互动气氛、孩子们高举的小手,都是她深耕助学领域的最佳注脚。
困难群众身边的“电妈妈”
王生媛的心里,始终装着“一老一小”。她为辖区内的孤寡老人建立了详细的帮扶台账。记者跟随她来到一户低保老人家中,她熟练地检查了室内的线路,更换了老旧的开关,还陪着老人聊了会儿家常。“小王就像我闺女一样亲!”老人感慨道。这样的上门帮扶,她已记不清有多少次。
她还格外关注留守儿童,当起他们生活中的“电妈妈”,用陪伴弥补情感空缺。得知女同事身患重病,她心急如焚,四处联系专家,发动同事捐款3万余元;积石山地震发生后,她带头捐款并倡议青年团员筹资万元支援灾区……一点一滴的善举,如涓涓细流,汇聚成温暖的道德海洋。
十五年坚守,王生媛如同一株坚韧而绚丽的格桑花,绽放在青海高原。她以敬业诠释职业担当,以传承培育后继力量,以奉献温暖社会人心。她不仅是技术过硬的专业能手,更是青海高原上当之无愧、兼具专业高度与人文温度的“电力道德标杆”。她的故事,正是新时代职业道德建设最生动、最温暖的缩影。
(记者 张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