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商务部公布“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典型做法案例集”,西宁市凭借创新实践和显著成效成功入选,成为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标杆典范,为全省唯一入选经验做法案例。
典型案例中介绍,青海省西宁市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公共资源投入,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将便民生活圈作为城市“毛细血管”,持续激活经济“微循环”,点旺城市“烟火气”,为打造高原城市高品质生活新标杆积累实践经验。
完善政策体系,点旺城市“烟火气”
聚焦完善政策体系,制定出台《西宁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关于组织申报2024年西宁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项目的通知》《关于开展高品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推荐认定工作的通知》等,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因城施策、一圈一策”,积极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共打造西宁市社区便民生活圈品质提升类51个、基本保障类79个。建设各类网点9513个,其中,社区邻里中心43个、社区超市(含连锁门店、综合超市)381个、早餐店795家、菜市场63家、各类维修店铺417个、养老站点773个、托育机构103个等。“一店一早”“一菜一修”“一老一小”便民服务设施逐步完善,日益健全。
推动智慧家政进社区,创建数字新生活
在农建巷、南滩、礼让等社区建设城市社区便民生活圈智慧服务平台(小程序、APP),打造“在线劳务用工+智能运营管理系统+用户端、家政工匠APP+线上信用体系+用户系统”数字化服务,从功能、效率、产品、服务、安全等层面提升家政服务质量。目前“蓝师傅数智便民”APP已开始线上运营,包括养老、母婴、办事指南、搬家拉货、维修、开锁等板块。与保姆、保洁、养老、家电维修清洁等5家企业合作,专业人员1000余人进驻平台。解决辖区20余个老旧楼院居民家庭维修、家政服务等便民服务需求,直接带动就业100余人。
引入多元便民业态,打造农贸市场新场景
西宁市刘家寨鹏程农贸市场位于海湖新区彭家寨镇刘家寨社区,占地面积11000平方米,覆盖周边5个社区便民生活圈,20个小区15万人口。该农贸市场通过整体升级改造,在提供蔬菜、水果、农副产品等刚需生鲜必需品外,打造便民服务“集合点”,提供五金、烘焙、早餐店、粮油、幼儿园、快递、裁缝、配钥匙、药店、理发、小商品零售、花卉、服装等18种多样化便民业态,增强周边居民黏性,促进商户收益增加。
守正创新发新芽,便民服务显担当
青海福美辰超市位于西宁市核心商圈海湖新区西宁王府井大象城负一层,经营面积约3000平方米,覆盖周边5个社区,12个小区8万人口。为满足社区居民需求,在“一点多能”上下功夫,创新产品与服务,增设“小修小补”便民网点、“一元商品区”、快递寄存、家电手机维修、测量血压、免费洗发、口腔医院、打印复印等,为环卫工人、快递员免费提供开水、微波炉等便民体验服务。开设“爱心食堂”专区,提供早、中、晚爱心助老配餐服务。免费提供水产品代加工、就餐服务。同时,在抖音、小红书、快手等开通公众号,直播农特产好货。坚持农企合作与直采直购,与西宁市湟中区多巴鲁源农业蔬菜基地协作,直采西红柿、茄子、黄瓜等时令鲜蔬,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与山东莱阳香个梨啦果业有限公司长期合作,直供“莱阳梨”,让西宁人民在家门口买到当季新鲜水果。
据悉,自2023年西宁市被列为“全国第三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起,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及省商务厅的悉心指导下,西宁市商务局扛起重任,迅速行动,紧紧围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目标与重点任务,按照“一圈一策一特色”思路,因地制宜细化属地“生活圈”子方案的“1+N”工作模式;将便民生活圈建设纳入政府惠民意、保民生重点工程,制定出台《西宁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按比例推进;建立健全市、区、街道、社区、运营企业“五级联动”机制,收集诉求建台账。全力加速补齐短板,精心培育特色亮点,巧妙布局涵盖多领域、满足居民不同层次需求服务要素,让小切口的一刻钟“圈内”生活,成为惠及大众的大民生。 (记者 张弘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