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5 2025年10月17日
专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积分设计接地气: 按需定制,从“配合工作”到“主动作为”

文化街社区的积分制度,没搞“花架子”,基本上都是按居民需求来定,积分来源不局限于“配合工作”,更鼓励“主动作为”。比如参与社区巡逻1次给5分、帮独居老人买菜1次给5分、在“速事速办”小程序上报问题给5分,就连参加社区组织的健康讲座,都能得3分。“这个积分可不是随便定的,我们开了3次居民代表会,征集大家‘干啥愿意攒分’的意见后,才确定下来的。”社区网格员马瑞拿出积分台账,上面记着每笔积分的来龙去脉:“你看,韩玉珍阿姨3月份积了68分,其中20分是调解了两起邻里纠纷,15分是上报了小区安全隐患问题,剩下的都是日常参与志愿活动得到的。”社区每月在公告栏公示积分排名,前三名能额外领“社区之星”奖状,“现在居民路过公告栏,都要停下来看看自己排第几,有的还跟邻居比着攒分呢!”不论是从积分兑换,还是从记者一连几天的现场采访,居民的积极性肉眼可见,以前社区组织环境卫生整治,顶多来十来个人;现在一通知“参与两小时给10个积分”,能来三四十人,连年轻人都主动报名。“我周末没事就来帮着扫楼道,积分能给我妈换家政服务,她腰不好,正好能省点力。”辖区年轻人小吴说,“积分是调动积极性的形式,社区工作人员走进了居民家里,也就走进了居民心里。真情居民认可,‘真东西’居民也认可。”社区专门与“饮马帮办中心”合作,把兑换清单做得“接地气”:5分能换一包食盐或一块肥皂,10分能换一瓶洗洁精或一次便民测血压,20分能换一袋面粉或一张理发券,50个积分能换一次家政保洁或家电简单维修。72岁的刘大爷用40积分换了一袋大米和一次上门修水管的服务,“我家水管漏了好几天,自己修不了,儿女又不在身边,现在用积分换维修,不用花钱还省心。”社区还考虑到老年人行动不便,推出“代兑换”服务,由网格员帮行动不便的老人代换物品送上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