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琼)10月21日,我市城东区博远学校内,清脆的开赛锣声划破秋日晴空,2025年“奔跑吧·少年”西宁市第四届陆地冰壶联赛正式启幕。赛场边,各校队员身着统一队服跃跃欲试;赛道上,冰壶滑行的沙沙声与师生的呐喊声交织,成为高原古城里最鲜活的体育风景。
“注意线路!保持节奏!”随着教练的提醒,一名女生屈膝、瞄准、轻推,冰壶稳稳滑向目标区域,队友们立刻默契地俯身刷冰,动作行云流水。本次赛事由市体育局与市教育局联合主办,设小学、初中男女四个组别,36所学校的71支队伍、355名运动员同台竞技,其中14所非布局学校的参赛身影,更显这项运动的普及热度。小将们精准地投掷与战术配合,展现出扎实的训练功底,也印证了陆地冰壶从“小众运动”成长为校园“新宠”的蜕变。
相较于前三届赛事,本届联赛的升级之处暗藏巧思。组委会精准调控竞赛时长与对抗强度,既保留冰壶运动锤炼谋略与反应力的核心价值,又贴合青少年生理发展特点,将体质健康促进理念融入赛事细节。为确保公平公正,赛前不仅深化教练员、裁判员培训,更新增反兴奋剂教育与运动健康指导,科学办赛的理念贯穿全程。
“平时在学校都有冰壶课,这次比赛终于能和其他学校的高手较量了!”西宁市第十二中学九年级学生张育宁难掩兴奋。这份底气源于西宁深耕多年的体教融合实践:全市已在23所中小学布局陆地冰壶项目,建立“每周1课时教学+教练员进校园”制度,累计投入80余万元完善器材与培训体系,更将其纳入学校体育评估。赛场之外,西宁正构建起冰雪运动发展的完整生态:市民中心冰壶馆的免费体验课人气高涨,亲子嘉年华等活动拉近距离,形成“赛事+培训+体验”的产业链条;“小学选拔—中学培养—专业队输送”的人才链已培育200余名系统训练运动员,年均超5000人参与业余训练,更能承接中国冰壶联赛这样的全国赛事。
“这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西宁冰雪运动扎根校园、培育后备人才的生动展示。”西宁市体育局副局长吴金萍表示。随着清脆的冰壶碰撞声在高原回响,体教融合的种子正悄然生长,为青少年体育发展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