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18 2024年1月12日
每周闲情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色之美

童卉欣

中国古代,“颜色”最早是指眼睛中的神色和面孔上的气色,陆机有诗云:灿灿妖容姿,灼灼美颜色。

古代颜色,有一些非常美的命名,比方——朱颜酡。想象一下,美女酒酣微醉后,白皙面孔上透出红色,何等娇嫩润泽,《西游记》里形容王母娘娘的蟠桃是“酡颜醉脸”,红色何止千百种,朱颜酡,应该是最诱人的一种红了。

“螺子黛”随着电视剧《甄嬛传》的大热而闻名于世。螺子黛出产于波斯,既然是皇宫娘娘们的御用眉笔,可以想见它是黑色,又不仅仅是黑色,应是浅于墨黑,泛着青螺的光泽,含有远山的多彩,点染于佳人眉间,宁不倾国与倾城?

人颜有色,万物皆有色,万物皆“好色”。据史料记载,明代内织染局曾经染出一种似白微红的织物,命名为“海天霞”,海天霞用来制作宫人的打底内衣。配色是“用天青竹绿花纱罗当衾,衬海天霞色淡红里”,两种面料都薄透有光泽,内外掩映,上身如同“海上霞色赏青螺,色色波纹衬海霞”。

只要走过春天,你能想象“黄鹂留”是怎样一种风致吧?山川润朗,万物苏醒,万千点深绿浅碧间,听到自然歌唱家的婉转天籁,你到处搜寻她的踪迹,终于觅得她的影儿,她却倏忽飞去,只留下一抹娇黄,这便是“黄鹂留”了。“黄鹂留”何止可以赋予一种颜色,它还可以赋予一幅画、一首诗、一个季节……

瓷秘。中国是瓷器的故乡,青瓷的制作工艺到唐代发展到炉火纯青,相传越州窑烧制出一种“秘色”瓷,很长一段时间里,秘色瓷的配料和实物失传,和它的名字一样,成了一个世人未见的秘密。幸好又是诗,给我们留下线索,“夺得千峰翠色来”是陆龟蒙的秘瓷诗,瓷秘色的美,就交给辗转群山中的你的慧眼和慧心了。

你的衣柜里,有没有一件郁金裙?郁金裙,是用姜科植物郁金染成,是一种如被阳光浸润过的姜黄,在唐朝常用来做仕女们的裙子,相传杨贵妃就爱穿“郁金裙”。可是,为什么不直接叫这种颜色“郁金”,而要叫“郁金裙”呢?我猜,仅仅是染色出来,它还不够绚丽,做成长裙,点缀于丰腴富丽的大唐美人身上,随着她们的腰肢款摆而光影交错,这种颜色才显示出它非凡的气质,和那盛唐气象一般的光辉灿烂。

听到“弗肯红”,就知道碰到了一个有个性的颜色,“弗肯”是“不肯”的苏浙方言,一个颜色,它决计不肯成为世人都爱的红色,它想要成为什么样呢?弗肯红是类似肉红、饱和度低的浅红,弗肯红必是古色家族中十五六岁的小姑娘,发着脾气、耍着性子,依然挡不住的娇俏可爱。

和“弗肯红”相似的有“窃蓝”。“窃蓝”是何等的爱着蓝色啊,不惜“窃”,窃蓝还是一种鸟的名字,它在秋天提醒农人们收割的季节到了,窃蓝小鸟也有秋天天空一般的淡蓝色羽翼。

半见,是介于白与浅黄之间的淡黄,黄得影影绰绰、似有若无,初春的柳芽色即半见,唐朝张季略有诗“韶光归汉苑,柳色发春城,半见离宫出,才分远水明。”淡黄里孕着春水的润泽明亮,方是半见色的精魂。

中华传统色的命名,比之现代色谱上的正红、朱红、橘红、紫红、粉红……不知高妙多少倍,它融合天地、和谐自然。生命之缤纷,万物之有灵,尽在生生不息的中华古色文化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