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达日宣)近年来,达日县锚定建设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目标,以全省首创股份制改革的“直却模式”为基础,提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1+4+N”模式,抢抓“青海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示范省创建”机遇,推进“嘉嘉牦牛”品牌化、产业化、规模化建设,引进人才、科技创新,聚力牦牛“四增三适”,促进全县牦牛扩群、提质、增效,实现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立足资源禀赋,转变经营理念、优化区域布局、聚力转型升级,实现“县有智慧牧场、乡有联合社、村有合作社、户有家庭牧场”四级联动的产业发展组织体系,坚持把发展村集体经济摆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突出位置,制定出台《达日县村集体经济“强村”工程行动方案》《达日县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管理办法》等制度,科学规范资源配置,推进村集体赋能畜牧业持续蓬勃发展。
整合资金,建立运行达日县农业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智慧牧业基地,形成由畜牧业、饲草加工、冷链运输、科技培训等业态相互融合、互补发展的产业体系,通过四增三适、产品溯源等方式,积极开展九乡一镇草场、牦牛、藏羊全域绿色有机认证工作,完成十个乡镇有机认证现场核查工作并取得有机认证转换证书。同时,打造和申报“嘉嘉牦牛”品牌和国家遗传资源名录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区域公共品牌创建、区域品牌运营和管理,积极探索“区域公用品牌+产业品牌”发展机制,建立畜产品品牌管理和保护体系,探索实施“全产业链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模式,完善项目申报、标准化生产、追溯体系建设,做大做强牦牛品牌、做精做优牦牛产业,努力把达日嘉嘉牦牛打造成全州响亮的主导产业和优质品牌。
积极与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达日县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省科技厅下派科技服务组对接,有效提升全县畜牧业科技发展质量,紧抓人才支援政策机遇,与达日县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施建军研究员团队签订“四方服务协议书”,与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签订服务承诺书,成立全县牦牛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从县、乡、村抽调技术员、基层动物防疫员,开展牦牛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工作,加快牦牛质量转型,优化牦牛种质资源,提供牦牛产业发展坚实的技术支撑,为达日生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和牧民群众增收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