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瑜)我市以工伤小切口谋民生大场景,以解决工伤就医资金垫付压力大、手工报销程序繁、待遇支付纠纷多等困扰企业和工伤职工的头疼事为切入点,采取按月调度、对点负责、分区包干等具体措施积极探索工伤医疗费联网结算便民服务新模式,工伤保险经办服务更加规范便利。目前,全市3家协议康复机构已实现联网结算,累计为207人次工伤职工报销医疗费315.85万元,报销时限从20天缩短为即时结算。
聚焦工伤临床医疗和康复治疗衔接不畅、工伤医疗费用报销手续繁琐等问题,市人社局将提升全市工伤康复水平纳入重点调研课题,将工伤医疗费联网结算作为为民办实事服务主要载体和具体抓手,成立专班积极推进。确定工作专员对点负责3家康复机构,以倒排工期、跟踪服务等方式,充分发挥人社部门在上级部门、定点康复机构、后台数据工程师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畅通工伤认定、伤残鉴定和工伤待遇“一条链”信息通道,打通联网结算“快车道”。积极打破数据壁垒,以数据快速传递、电话常态沟通、结果实时反馈等服务方式,推进工伤职工、用人单位、医院机构与社保经办机构间信息互联互通,加快构建医疗康复有效衔接、康复治疗多方参与、职工出院即时结算的服务格局。
为有效化解联网结算推进过程中出现的系统对接、数据匹配、目录更新等新问题,市人社局全力配合工伤信息系统工程师、医院结算系统工程师和远程开发商,上百次调试数据接口,确保结算数据完整、准确,结算过程流畅、高效,职工体验舒畅、暖心,在全省工伤医疗费联网结算工作中展现省会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