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宁聚焦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中心城市目标任务,“1+4+N”工作体系有效推进(即一个目标、四个功能性中心、N个明星单品中心),产加销链条更紧实,品牌更响亮,联动机制更有力,服务全省功能更凸显,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中心城市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和阶段性成效。
在部署推动方面,市委作出建设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中心城市决策部署。市政府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整体推进,利用省市共建、市州联动机制,争取多个项目落地西宁。邀请省内各市州来宁对接洽谈,达成共推区域品牌、共享科技成果等13项具体合作事项。
在项目带动方面,建立8大类159项总投资80.2亿元的重点项目库,实施大通绿色种养循环试点、湟中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国家级项目和年度13项标志性工程,推进若干示范精品项目。建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和百名专家工作站,创建国家马铃薯种质资源库,青薯9号推广面积保持全国第一,以项目建设牵引支撑输出地中心城市建设。
在跑动招引方面,争取中央、省级资金8.8亿元,打造“云谷川设施食用菌优势片区”,引进的澳大利亚优良品种示范种植夏季草莓已结果,招引港商来宁、投建供港澳农畜产品加工前置仓及加工厂,认证供港蔬菜基地超2.7万亩。西宁草莓入选全国“气候好产品”等名录,西宁冷凉蔬菜上榜全国“处暑节气名优特产品名录”,成功申报国家级气象高质量发展试点城市。
在平台结构方面,强化精深加工平台建设,新增绿色有机农产品地标认证21个。依托资源库和创新中心建设,实施重大科技专项。集散交易平台布局广泛,入驻多家高端超市,形成稳定供销合作,大通牦牛肉首进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农畜产品流通企业输出农特产品9.14万吨,产值11.1亿元,同比增长3%。
在基地规模方面,坚持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推进冷凉蔬菜、草莓、食用菌、大通牦牛四个明星单品基地建设。建成百亩以上蔬菜生产基地210个,大通牦牛年繁育3万头输出省内外,西宁草莓种苗病毒检测中心进入省级创新平台,年输出草莓优质生产苗500万株以上,种植夏季草莓生产基地面积达3200亩。培育食用菌规模化种植基地20个,输出食用菌4450吨、产值7120万元。
在输出方式方面,依托基础设施及固定订单渠道,全链条运作种植加工、冷藏销售、流通输出体系,形成“农户+合作社+运营公司”模式。冷凉蔬菜80%输出省外,产值11.2亿元,带动10.2万人务工。西宁夏菜畅销粤港澳大湾区等地。
下一步,西宁将持续做好实现与呈现高原高品质“两篇文章”,在优化加工体系、健全标准体系、持续扩大输出、强化科技赋能、扩大单品效应等方面持续发力,积极构建农产品加工业“一心三园多点”新格局,全力推动输出地中心城市建设。
(记者 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