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4 2024年11月8日
专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力推广
“雪豹之都”生态名片
发布人:副市长 赵淑兰

“建设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心城市,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重大要求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具体实践,是西宁主动从全省发展大局中审视把握、找准定位的主攻路径。”赵淑兰说道。

围绕“建设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专项规划和三年行动方案,采取了建设集散、消费、产业、文化“四大中心”的20项行动160项具体措施,促进生态旅游产品更新、业态革新、产业振兴。通过舞剧《河湟》的巡演交流,以文化产品宣传推介西宁;举办社火展演、明星演唱会、青超联赛、西宁半程马拉松等活动吸睛引流。全民阅读、艺术夜校等文化活动持续开展,河湟书院、非遗馆等新设施投入运营,文化“四馆”成为网红打卡地和文化新地标。西宁以文旅体活动为牵引,持续推动“农文旅体商”多业态融合发展。实施近200个文旅项目,累计投资47.88亿元,新增12条城市航线,优化交通设施,中心城市发展基础持续夯实。今年1月至10月,西宁市累计接待游客3052万人次,同比增长28.1%,实现旅游收入328.1亿元,同比增长25.1%。

赵淑兰介绍,西宁聚力走在前作表率,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心城市建设取得了阶段成效。建立了“1+7+N”旅游集散体系,即主城区、7个县区和市区17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构成路网集散体系。开通了多条省际、省内客运游线和城乡公交旅游微线路,全省旅游集散中心作用有效发挥。豹街、大新街、下南关街等街区持续火爆,西宁餐饮文化和城市风貌亮相央视《三餐四季》栏目。今年以来,举办体育赛事活动252项,推广“跟着赛事去旅行”“跟着演出去旅行”,沉浸式消费场景进一步激发了消费活力。景区景点提质升级,圣源地毯等5家企业评为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西宁植物园纳入国家植物园体系布局。持续推动河湟文化西宁产业园、藏毯展示中心等项目提质扩容,加强青绣等产业化程度较高的项目产品研发及市场拓展,丰富了传统工艺和文化传承创意的文创产品研发供给。印发了《河湟文化(西宁)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成功创建省级生态保护实验区。举办戏曲进乡村、优秀社火展演等活动1900余场。实施城市IP植入行动,“雪豹之都”“丁香之城”成为西宁的新名片。联合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拍摄纪录片《豹走西宁》,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推广“雪豹之都”生态名片。

“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旅游强国’及对青海工作重大要求,认真落实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将文旅产业作为第一产业,以‘一芯’支撑保障‘一环多带’,谋深做实青海国际生态旅游集中承载区,持续增强西宁的核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赵淑兰表示。

(记者 李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