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4 2024年11月8日
专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构建支撑世界级盐湖产业
基地建设创新生态圈
发布人:副市长 刘强峰

“我们计划通过加强盐湖科技基础条件、引育壮大高端人才队伍、提升盐湖资源研究开发能力,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打造盐湖创新技术策源地和高端人才聚集地,构建有效支撑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建设的创新生态圈。”刘强峰在介绍西宁市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创新基地相关情况时说。

西宁市拥有以青海盐湖所、青海大学为主的国际一流盐湖科研基础条件,现有9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盐湖基础数据和资料,取得了500多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基于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市委市政府对标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建设目标,从全局高度找准定位,从现实基础理清思路,从未来趋势把握重点,综合研判作出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创新基地的决策部署,是省会城市更加精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四地”建设重大要求和更加务实担负起首位责任的具体实践。

刘强峰介绍,西宁聚焦世界级目标,构建以盐湖资源绿色高值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和青海大学盐湖化工大型研究设施为引领,以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企业研发机构为补充的创新平台架构。青海盐湖所甘河中试基地已具备全要素全链条中试验证条件,可快速转化科研成果为生产力。同时,西部矿业盐湖化工研究所、泰丰先行分析测试实验室等企业研发机构科研能力不断提升,增强了盐湖科技创新的主阵地作用。

在汇聚创新资源上,西宁以“厅市校所企”合作为核心,以全市各部门、各县区园区协调联动机制为牵引,建立重点目标、重大项目和重点事项三张清单,全面推进年度28项任务,服务支持盐湖国家级创新平台落地见效。与省内外科技资源对接,与海西州政府建立紧密合作机制,与青海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深化合作,并与天津大学在产学研用、创新资源、技术转移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为创新基地建设提供新支撑。

在科技产出应用方面,西宁聚焦当前盐湖产业“卡脖子”问题,瞄准未来发展趋势,2024年争取省级科技项目31项,获专项资金2230万元,开展锂基多元高值化、镁系特色产品开发等研究。同时,安排市级专项经费620万元,组织实施9个科技项目,包括镁基材料绿色智造等。重铬酸钠电合成工艺关键技术实现突破,盐湖硼资源提纯核级硼酸工艺已具备产业化规模。此外,青海盐湖所和青海大学的多项研究成果分别获得省级自然科学奖和科学技术奖励。

服务保障能力方面,西宁实施创新主体培育“量质双升”行动,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畅通成果转化通道。西宁科技大市场作为公益型科技创新服务机构,深入企业开展科技服务,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推动盐湖领域科技进步。同时,加大盐湖领域人才政策支持力度,加强人才互派交流,集聚智力资源服务盐湖发展。此外,西宁将盐湖基因融入城市发展,制定盐湖科普工作计划,利用多种平台宣传普及盐湖知识和科学技术。

(记者 张弘靓)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