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摘登】实施43个节能减排项目,绿色发展指数连续4年位居全省第一。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行动,清洁取暖改造8万户。
西宁绿色发展的底色愈发厚重!2024年10月,青海省发布了《2023年青海省各市州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公报》,其中西宁市绿色发展指数为89.03,居8个市州首位,至此,西宁绿色发展指数连续4年位居全省第一。
西宁的绿色成果,来自全市上下团结一心、精准施策的不懈奋斗,持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倾情描绘出了一幅幅生动的绿色画卷。西宁,宛如一颗镶嵌在大地上的绿色明珠坐落在高原群山环抱之中,作为生态文明高地上的中心城市,持续在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中取得积极成效,矢志不渝地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中走在前作表率。
倾心倾力,我们守护一江清水
“我们守护一江清水,湟水水质改善明显。”政府工作报告中如是说。
“2024年我市所有国省控断面均达到相应水质目标要求。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达到100%。扎马隆、润泽桥、塔尔桥和小峡桥等4个国控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类别均为Ⅲ类及以上,Ⅰ-Ⅲ类水质占比达到100%。”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古城高原的怀抱中,湟水河流域生机勃勃,潺潺河水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万物生灵,南川河上一年四季野鸭成群,宁湖湿地成为水鸟候鸟迁徙途中的“加油站”……近年来,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湟水流域出现,这背后是全市上下对生态保护的执着与努力。西宁坚决扛起源头责任,制定《西宁市湟水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争取专项资金实施湟水河流域生态修复项目,推进湟水河流域入河排口的排查整治工作,有效遏制污染排放;同时,与科研机构合作,引入科技力量提升保护效能。此外,西宁还积极寻求区域协同,参与沿黄九省(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标准化大会,构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标准体系等。这些综合措施的实施,不仅有力提升了西宁湟水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更为黄河流域乃至全国的生态保护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示范。
走在前列,绿色成为发展底色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对于每一位西宁人而言,绿色,更是城市发展的基因。如何用好绿色禀赋,让西宁绿色发展的气息更加浓郁?加大产业的“含绿量”,这是西宁坚定选择的发展之路。西宁不断推进生态文明高地中心城市建设,努力书写生态保护与产业协调发展的生动答卷,为西宁的绿色发展贡献产业力量。
“我们正建立健全绿色化转型机制。”市人大代表,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甘河工业园区(以下简称甘河园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祁延鹏介绍道:“结合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中心城市部署要求,甘河园区实施了16个节能降耗项目,培育认定了28家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企业、节水标杆、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典型案例等企业。其中,甘河园区内有两家企业入选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节水型工业企业典型案例,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走在全省前列,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3.72%,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更加浓郁。”结合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等环境质量提升,甘河园区将不折不扣做好巩固提升的“后半篇文章”。
保护绿色生态,享受绿色生活,西宁正坚定地走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用绿色发展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
(实习记者 文月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