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6 2025年7月9日
专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者手记

在协作现场触摸“共情”温度

走访西宁东西部协作项目,最打动人心的是细节里的动人故事,在群加山林规划民宿时,设计师坚持用螺旋桩避免生态破坏;大通护工刘霞赴南京工作3个月后,向同伴展示学到的医护知识时眼里藏不住的光芒;湟源县人民医院工作人员杨春意感慨医疗硬件的“升级换代”;皮绣工作室里,残疾学员用颤抖的手绣出第一幅作品时的泪光……这些场景让我深刻理解,协作不仅是资金与项目的对接,更是人与人的联结。

当颜秀萍的农家乐雇佣6名本村劳动力、当刘霞在南京医院熟练操作医护设备、当王桂兰用稳定收入供孙子上学,东西部协作便有了最鲜活的注脚——它不是冰冷的报表,而是温暖的民生答卷。站在边麻沟的山岗上远眺,农户家的炊烟袅袅与花海交织成景,豁然明白:乡村振兴的本质,正是让每个普通人在产业发展中找到位置、实现价值。而东西部协作,恰是架起这座从“位置”到“价值”的桥梁,让高原阳光与江南雨露共同滋养出幸福的果实。

上一篇  下一篇